高考之后的暑假,大多是人都會拿著重重的行李奔上遠方的路,這條路一走幾年,一走很遠,而且不可以回頭。
1
我也是這遠行人中的一個。我的大學在本省內的一個城市里,離家有近5個小時的車程。開學那天是爸媽送我來的,辦理好一切入手手續看好宿舍之后我們一起出去吃了個飯。
我的城市基本的主食是饅頭和米飯,這個城市的主食是煎餅。我們夾著菜,一口一口的就著煎餅,煎餅很難咬,很硬,怎么嚼都不是個味,正如我現在的心情一樣品不透。飯余之后,我在飯館旁邊的綠化園前給我爸媽合了張照。我爸不喜歡拍照片,這算是幾年來難有的一張合照了。表情自然,40多歲仍然映襯著年輕時帥氣的樣子。我媽的手攬著我爸的胳膊,臉上裝點著燦爛的笑容。
離開家的時間長了,慢慢適應了學校里不緊不慢的生活。想念他們的時候通過打電話和視頻來牽引的彼此的心。
我是家里僅有的孩子,也是我媽整日牽掛的人。在大學之前,我基本沒住過校,更不說用是離開家了,就連出去玩幾天我媽也是整日思念。我是我們宿舍回家最緊密的人,有時候兩周一次,有時三周一次,除了趕上法定假日,沒有超過三周過。
回家在火車上的路程,的確讓我很累。
就在前天,是我距離上次回家返校的第三天,我給我媽打電話,我媽問我什么時候回家啊,我笑了,“媽,我才剛回來。”“感覺好久了。”是啊,好多個小時了。父母對孩子的牽掛在一分一秒上,每分開一次,心里就像拿走一塊肉一樣,拿一次,空一次。“媽,到第三周吧,第三周我就回家。” “好。”
回家的過程很累,我愿意去經歷這些。父母的年紀也是一天天增長,時間長了心里也是放心不下。打電話式的關心,他們會說著“沒什么事,都很好”,這頭的關心,那頭的牽掛。
舍友看我總是頻繁的回家,說我是媽寶,說我是嬌氣的孩子,說我是離不開父母的孩子。我只是笑著不語。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寶貝,是父母的“必需品”,是他們注意力的集散地。如果說父母的心是一排串聯著的燈泡,那我們就是那個插座,當插頭插在插座上了,他們就“開心”了。
2
作為父母唯一的孩子,我也是他們唯一可以值得驕傲的。
在學校里,我算的上是努力學習上進的那種,我知道努力才能有所成就,我期待自己能夠成為不一樣的人。早晨起的越來越早了,晚上睡得越來越晚。每次跟我媽視頻說完睡覺之后,我還拿著手機繼續看著單詞,聽個TED。我想要給父母一個我認為的一個好的晚年生活,我不可以停下來。
大一下學期學校組織英語四級考試,我是班里過了的為數不多的之一。我在網上查到我的成績,拍下來給我媽發過去,我媽驕傲的發在她的朋友圈里。我反而心里有些沉沉的,難過的不是我媽把我并不高的成績發在朋友圈里,而是我媽是這么容易滿足,并不要求我成為一個有多大能力的人,而是能夠踏踏實實進行著自己的學業就好。
這遠遠不是我想要的。每個人都夢想著實現自我價值,期待自己有所成就。而我呢,我只為了他們。
3
我和我媽手牽著手走在路上,在十字路口等紅燈的時候,我媽牽著我的手在空氣中蕩漾著,“再也沒有比我更愛你的人嘍”,“那是當然了”。
不久后,我告訴我媽我戀愛了。我媽簡直比我還激動,說還真是有點擔心,畢竟大學畢業我也不小了,像我從小就眼光這么高的人,找對象正讓她犯愁呢,現在真是松了一口氣。然后,我戀愛的事情就傳了個遍。只要跟子女沾邊的,父母都時刻操著心。我的這個男朋友是個外地的,考慮遠的說,是應該要嫁到男方那邊去的。
“媽,你想不想讓我嫁到外面去啊?”
“只要你過得好在哪都行。以后我跟你爸去找你都行。”
我不是個很安定的人,我媽也愿意跟著我折騰。之前有很多人跟我聊天都說,“你就這一個女兒還愿意讓她嫁到外面啊。”“這都什么時代了,離得又不是很遠,待哪不是待啊。”
我是個狠心的人,我愿意為了我的親情放棄我的愛情,父母永遠是我心里的首位。我告訴我的男朋友,我不做你心里的第一位,第二第三都沒問題。
我在學校為了我的學業而努力,幾年后我還要為了我的事業而打拼。不斷展開的忙碌人生,導致在父母身邊的時間越來越少,所以還趁有時間的現在,我會心甘情愿的常回家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