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注意力總會被一些具有認真努力特質的人所吸引,上中學的時候,會無比崇拜work hard,play hard的人,他們走到哪里都會閃閃發光,后來上了大學到現在的研究生,也還是會被類似的認真和努力感動,不同的是,我從從前效仿別人,努力成為一個學霸,到現在已然淪陷成了一個學渣。
資質平平的自己一度懷疑自己的大腦沒有溝回,不僅理解力比別人差,反應還非常慢,加上習慣性的自卑……所有的這些足夠讓我想要通過努力學習去證明自己不比別人差,可是我狹隘到認為學習成績代表一切,于是大學就在自習室和圖書館中虛度了,即使這樣,至少我成為了父母眼中所期望的那種踏實努力的乖孩子,還不算太差。
后來“努力嘗試”成了研究生階段的新主題,正是努力嘗試幫助自己走出那個狹隘的努力范圍,努力的去發現和認識自己。
而“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這樣的思想需要重新理解,也許是我自己所在的圈子太封閉,其實應該擴大“讀書”的定義范圍:終身學習且跟在校園與否無關。當然,學歷越高我們所接觸到圈子的level也會越高大上,所以現當下的努力也許看不到立竿見影的意義,可它卻實實在在地為以后的某個“可能”埋下了種子。
努力有很多種,我們只需要選擇自己需要努力的方向,心無旁騖的走下去就好,港劇里總說“做人~最重要就是開心呀”,對呀~那么心無旁騖的專注,心是那么的自由,怎么會不開心呢?是不是這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