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單位組織的大合唱,原本以為只是把全體人員集合起來,一起把歌詞記熟,曲調唱會就可以了。
一次活動下來,發現遠沒有那么簡單。
市里組織這次活動,要經過領導批準,然后確定規模,初賽復賽時間地點,活動主題,報名程序,一切定好之后,再大范圍的發通知到各單位。
每個單位接到通知之后,班子成員要開黨組會研究,根據單位實際情況決定是否要參加。
一旦決定要參加,就肯定不是“重在參與”,而是要在全市展示自己單位的形象了,如果只是幾個人上去吼兩嗓子,還不如到KTV。
這個時候,每個單位就要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領導層研究決定參加之后,就要研究決定參與人數,參賽曲目,一定要選擇最代表自己單位特色的歌曲才行。
然后就要在單位人員中動員了,因為是大合唱,人數當然越多越好,有的單位甚至男女老幼全體參加。
人數、曲目確定了,剩下的就是練習了。關鍵要動員全體參賽人員的熱情,不能消極應付,一定要盡自己所能,取得優異成績。
因為都是業余,每天下班后的集體聯系更多的是在熟悉歌詞和旋律,然后就是比誰的聲音大。這個時候,就要發揮主觀能動性,請來專業的老師來指點。
行家一張口,就知道有沒有。于是我們要學在哪個地方高亢,哪個地方悠長,經過無數次的排練,才能達到上臺的標準。
這個時候,距離比賽時間已經所剩無幾了。但是還有其他事情要忙。
1、服裝 ?上了舞臺當然要統一,不能穿著自己的變裝上。于是要租服裝。
2、化妝 專家說舞臺很大,在大舞臺上個人的表演都會被縮小,所以要化妝,才能突出面部表情,舞臺效果才更好。這也是為什么話劇演員在臺上表演時,表情動作語氣都要非常夸張的緣故,因為不夸張的話,臺下的觀眾根本感受不到。
除了那兩點,細節上也不敢疏忽。抽簽定參賽位次,然后確定化妝時間、集合時間。因為化妝時間與午飯時間沖突,所以要考慮定盒飯。
然后上臺前的準備工作,戴眼鏡的要找隱形,戴首飾的要提前摘掉,第一排人先上臺站定,然后后幾排的再迅速站位。臺上的人負責表演,臺下的還要有人看衣服和包,負責照相和攝影,以及應付其他突發事件。
這就是現在能想到的。總的來說,一次大型活動,不管是主辦方也好,參與者也好,都要事無巨細的考慮到每個因素,才能完成一次合格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