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這個,你一“微”,我就“信”的時代,你我面對著越捂越熱的手機似乎有說不完的話,當放下手機,似乎瞬間一切變得清冷孤寂。
? ? “說話”是指縫間的聲音?還是聲帶的振動?在熱火朝天的人群里,相信你有這樣的體會,:說話逐漸變成了奢侈品。“物以稀為貴”,說話類節目也就自然成為觀眾的寵兒了!
“一個人的孤獨不是孤獨,一個人找另一個,一句話找另一句話,才是真正的孤獨”
? ? ?談及說話類節目,不得不提兩部受觀眾熱捧的綜藝:
《奇葩說》
《吐槽大會》
比較這兩部綜藝異同點可以說是信手拈來,畢竟世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何況這兩部綜藝“出道”一前一后呢!
節目主旨大相徑庭
《奇葩說》是2014年愛奇藝自制的一檔說話類節目,“奇葩辯手”唇槍舌戰,通過層層PK形式最終選出“最會說話的人”,俗稱bbking。
《吐槽大會》每集邀請一位當紅明星,并且這位明星自己的朋友和固定嘉賓組成“吐槽圈”以脫口秀形式吐槽,最終選出“最會吐槽的人”,俗稱talk king
Now!first !
盤點 : 《奇葩說》之最
《奇葩說》“花式廣告” 最石破天驚
以前,綜藝節目主持人說廣告,要么縮頭縮腦,要么平淡無奇,三句離不開感謝:感謝贊助,感謝支持,感謝……蒼白的廣告語和整個節目似乎是分裂的,甚至是兩套班子,因此觀眾厭煩情緒隨之而來。
而《奇葩說》,把廣告打造成了節目的特色與亮點。聽了《奇葩說》廣告之后,你會不自覺地感嘆:原來廣告可以這樣說!原來廣告可以這樣有趣!馬東每次不帶重樣的爆笑廣告語,不僅為節目開了好頭,增色幾萬分,而且使廣告語與節目配合地渾然天成,節目更加完整,更加精彩!從此,打開了廣告語是節目內容的先河,改變了觀眾對廣告語的刻版印象。從此,掀起了一股“花式”廣告語熱潮!
《奇葩說》 “各路辯手” 最琳瑯滿目
從《奇葩說》宣傳海報,我們可以看到整個畫面視覺沖擊力極強,不僅是色彩活潑鮮亮,更重要是因為各路辯手迥異的個性色彩,自帶強大的BGM。
《奇葩說》匯集了年齡跨度在70后,80后,90后的辯手,他們性格鮮明,“派別”林立。例如頭戴蝴蝶結的范湉湉,富有激情,言辭犀利潑辣,霸氣更是從頭露到腳;扮相妖嬈的肖驍,每次激辯時總是帶著嘴賤的“娘娘腔”,不少觀眾被他的風格所吸引,直呼過癮;馳騁辯場無數的馬薇薇,反應迅速,凌厲剽悍,任何時候只要她站起來,立刻就能擊潰對方,讓你臉上馬上掛著大寫的服;長著憨厚呆萌外表的顏如晶,與她辯場上獨特的論述角度和清晰頭腦遙相輝映,令人叫絕。除了這幾位令觀眾癡狂的“奇葩”,每季《奇葩說》不斷注入新鮮“奇葩”,“大美玲”姜思達,“疾呼國與民”的王野,“情感調解”董婧,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標簽,在辯場上百家爭鳴的思想與多彩的性格激烈碰撞,火力全開,可謂是好戲連臺。
Next!
盤點:《吐槽大會》之最
《吐槽大會》 “段子手”集會
每期《吐槽大會》,“段子”的光芒似乎超過了明星的光環,“段子”成為了節目的核心,他們把司空見慣的事情或者八卦,以另一種方式構造,讓你自然地哈哈大笑,甚至跺腳拍桌子。
《吐槽大會》 “話題尺度” 最大度
《吐槽大會》每期吐槽明星周邊產品,這些往往是明星忌諱或者回避的話題,而在《吐槽大會》節目把它當做吸引觀眾眼球的一個亮點,比如明星整容,緋聞等話題。
盤點 :《奇葩》與《吐槽》不同
《奇葩說》猶如三加二餅干,以辯論的方式,加入了青春派,多口味夾心。而且,辯論的話題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是我們生活中最關心的,也是生活中的熱點話題。這些奇葩辯手,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辯論的角度與思維觀念,在辯論的進程中一邊傳達著他們新奇的觀點,一邊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觀眾,帶動觀眾思考,在思考中學習,成長。
《吐槽大會》主要吐槽的對象是明星,吐槽的內容也是明星相關話題,而作為觀眾從中得到的是捧腹大笑,一笑而過后只有八卦的瑣碎,從實用性與社會影響力層面,它不及《奇葩說》。
相信觀眾還有這樣一種體會,看《奇葩說》,除了“哈哈哈”之外,還會發出感嘆,“哦!”“原來這樣!”“這個角度好!”從這些語言,我們可以看到除了娛樂共性外,還有思考力。
說話,是一件多么平常的小事!希望說話不止于說話,希望你我說一些觸動心靈的,說一些觸動思想的話,希望能聽到解凍你內心孤寂的話;希望能聽到哈哈之后留有力度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