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化思考——過零庫存人生的四個策略
【序】從“過去依戀”到“人和物的關系”以及三種錯誤的心智模式的辨識刷新了我們的認知,但是如果只刷新認知而不行動,慢慢地你也會對學習產生依賴,而無力行動。那么如何通過實操物件處理來達到“斷舍離”的自我修煉?
G:通過“過零庫存人生的四個策略”操作斷舍離練習,提高自己的清零能力
1. 【明確觀念】清理的主角是“現在的自己”
2.【減少阻力】從“怎么看都是垃圾的東西”(小地方)下手,單點突破,之后聚焦到一個場所,一個短時間。
3.【整理妙招】利用網絡APP轉手eg:閑魚;舉辦清理人生的聚會;每天扔一件東西。
4.【降低庫存】控制人生庫存,堅持每次主義,盡量保持零庫存
今日精進
1、今天:嘗試空出來30分鐘時間,給自己來一個小的清理動作,比如說從你上班的包和桌面開始。
【已行動】在這里推薦秋葉老師的職場課程中有關于清理桌面、抽屜的講解
2、本周:用1小時時間,清理一下你的桌面、手機APP、電腦桌面或者一個常用的抽屜。
3、在下面留言:你會把這套清理術,遷移到自己除了物品以外的哪些方面?比如自我管理、理財、朋友交際、購物理念等?
答:主要應用在自我管理、理財與購物理念上。(1)自我管理:過“減法”的生活,一年只聚焦在對現階段的自己最有價值的一兩個領域:職場和理財,不貪多,專注!(2)理財與購物理念:這兩個在我這里是相通的,理財里包括購物理念,已經每天記賬快半年了,因本身是財務專業,對理財關注較多,也比較有興趣。但對于喜歡的書和網課打折還是忍不住先下手過一兩個月才看,還是要從當下和自身出發,盡量杜絕促銷的誘惑…
學習筆記
從重要程度的維度來講,一個物品是因為有價值而對你有用,而不是因為它便宜、打折或有贈品;從時間的維度來講,過去有用的不代表現在有用 ;未來也許有用的,其實也并不一定是未來有用的。
其實,斷舍離的原理非常簡單: “以自己而不是物品”為主角,“以現在而不是過去或者遙遠的未來”去思考什么東西最適合自己。只要是不符合這兩個標準的東西,就立即淘汰或是送人。
? ? ?總量限制和“每次主義”的意思是——降低你的人生庫存量,每次都只在必需的時候才購入這次所必需的物品。 而且要求總體數量(庫存)保持不變,一次買入的正好替換掉用過的,這樣從源頭上控制物品的數量。
與物品打交道的本能在今天這個不確定、多變化、高速成長和去物質化的年代,就好像穿著盔甲的人,根本跑不起來。
? ? ? 與其說你在清理物品,不如說在清理自己——讓你進入一種自動自發,利用物品又不會執迷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