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意間,看到了《忠犬八公的故事》這部電影,記得以前看過,感動的不行,還特意到鄰家領養了一條奶狗,取名小黑,成為童年時光的一段美好回憶。
重溫這部電影,還是被八公的忠誠感動到不行,這部電影根據20世紀30年代發生在日本的真實故事改編,電影中雖然有一些刻意煽情的片段,但整體給人的感覺是:狗對人類的情感,是真摯的。
全篇電影以老師的課堂提問開始,讓同學講述自己心目中的英雄,一個同學談著自己的英雄哥倫布,贏得臺下陣陣掌聲,當羅尼講自己的英雄是一條叫八公的狗時,臺下同學哄堂大笑,故事由此展開,這就像《泰坦尼克號》的敘事方式一樣,通過回憶增加故事的真實感。
先講述八公的來歷,它是一只秋田犬,故事的鏡頭部分采用了八公的視角,這也是影片的新穎和創新之處,將小八公對世界的好奇以及迷路時的無助表達的很生動,讓觀影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八公的身上,被它的可愛模樣深深吸引。
影片主角帕克教授的扮演者是理查-基爾,曾獲得金球獎喜劇與音樂類最佳男主角獎,是80年代美國最具爆炸力的性感偶像,參演《忠犬八公的故事》已經59歲,他拍攝時就表示:“這是一部我希望我的孩子們也能看的電影,這是一部跨越語言障礙,全世界觀眾都能看懂的影片?!笔聦嵶C明,這部電影做到了。理查-基爾將帕克教授的文雅和善良刻畫的細致到位,尤其是對待八公的關愛,就像是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看著八公時的慈愛笑意,讓每個觀眾感同身受,為這個老頭的魅力深深著迷。
帕克教授收養小八公時,他的妻子并不同意,作為一個繪畫創作者,需要一個安靜的環境,而小八公的到來,把家里折騰的一團糟,而且剛把自己費勁幾個月的藝術創作破壞掉,怕妻子再生氣,帕克就將八公安置在外面的小屋里。
屋外刮起了風,下起了雨,帕克放心不下,還是悄悄地把八公帶到房子里,給它喂食,收拾住的地方,怕它孤單,將那個布偶帶在八公身邊時刻陪著它,把八公就當是自己的第二個孩子一樣,小八公偶爾叫兩聲,這可把帕克嚇了一跳,怕妻子發現,就打開電視機,吃爆米花看球賽,八公也趴在上面吃的津津有味,就像孩子依賴大人一樣。
整部電影對細節刻畫很到位,通過對八公第三視角的心理描寫,反映出八公是在一個充滿愛的家庭里,讓八公心里有了安全感和歸屬感。
為了找到小八公的主人,帕克找了警察局、收養所,甚至張貼了各種告示,都不盡人意。直到有一天一個電話打來,說是準備領養這只狗,當妻子看見帕克和八公玩耍時,他那著迷的樣子讓她心軟了,就將八公留在了家里。
在帕克的悉心照料和訓養下,八公慢慢長大了,它會在帕克上班時,一直把他送到車站,鎖了門出不去,八公就在圍欄的墻下挖洞,有時候直接翻墻,不止如此,八公也會在帕克下班時,早早出現在車站外等候。剛開始帕克是有些吃驚,想著是妻子或是女兒帶著八公來的,后來就習以為常了,這是他們約會的幸福時光。
電影也從側面描寫了帕克和八公的感情,以旁觀者的角度,描寫了小鎮車站站長、賣熱狗的攤販、附近商店的老板娘,他們是整個故事的見證者,當帕克每次從車站走出來時,八公興奮地撲上前撒嬌的樣子,成為車站每天上演的故事,他們有時候會給八公一些吃的,哪天看不到八公,他們也有些不習慣,在謀生的日子里,有了八公的陪伴,也不再那么孤單。
影片總是伴著溫情的音樂,傳達著人與動物、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畫面,這或許就是導演拍攝這部影片的初衷。
動物是有靈性的,它們總是會感知到什么,作為一只秋田犬,是最不容易被人訓服的,八公第一次學會撿球,就跑去車站,想著讓帕克陪他玩耍,帕克開心又驕傲,跟旁人炫耀著,當他準備走進車站時,八公轉著身子一直叫,想要把主人留下來。那天成為他們最后的珍貴回憶,帕克在課堂上因心肌梗塞而死亡,再也沒有回到車站。
帕克的妻子、女兒及女婿們懷著無比沉痛的心情埋葬了帕克,八公在房子里,趴在地上,耷拉著腦袋,兩眼無神的隔著門縫看著屋外,它并不知道,帕克再也不會出現了。
帕克的房子賣出去了,搬進來的人正在裝修,八公被帕克的女兒女婿帶回家喂養,八公隔著后車窗看著,眼睛里透露出不舍。小鎮車站站長、賣熱狗的攤販、附近商店的老板娘看著八公的離開,對這個可愛的小伙伴揮手告別,想著以后再也看不到八公了。
此時電影出現了帕克的外孫坐在玩具車上,而八公就躺在旁邊,這是電影穿插中最感人的一個細節,沒有一句旁白,卻是最溫馨和諧的畫面。當帕克女婿開門的一瞬間,八公跑出來了,看著遠方,嗅著氣味,沿著火車軌向原來的那個家的方向跑去,黑白鏡頭下,房子已經換了新主人,八公跑了出來,臥在廢舊的火車下面休息,這是第一次見帕克的地方。
當小鎮車站站長、賣熱狗的攤販、附近商店的老板娘再次看車站門口石階上的時候,八公再次出現在了那里,凝視著車站的門口,看著來來往往的乘客,等待著自己的主人。湊上前去,跟著八公說著它聽不懂的話,喂著自己給八公帶來的食物。帕克的女兒女婿找到了這里,把八公帶了回去。把水和食物放在面前,八公卻躺在那里一動不動,帕克女兒知道八公在想什么,就開了門,讓八公做它自己想做的事。
第二天,第三天,從夏季到秋季,從酷暑到寒冬,樹葉黃了又綠,綠了有黃……在之后的九年里,風雨無改,八公每天都會準時出現在車站門口的石階上,始終是那個位置,餓了就去討些吃的,困了就還回到老地方休息,時間到了接著回到這里,守候著主人歸來。
將近十年的時間,只是我們人生的幾分之一,但十年卻是狗的一生,它用自己的一生詮釋了什么是忠誠,什么是愛。
在等待主人的日子里,車站就成了八公的家,當人們聽到關于八公的報道后,每天小鎮火車站都會有信封來,里面都是來自人們和供應商的善款,這里的人們都成了八公的朋友,幫忙照顧這只忠犬已經成了每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當十年后帕克的妻子歸來,看到八公的一剎那,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沒想到八公居然還在等,此時的八公已經不像以前那樣年輕活力了,八公已到暮年,全身臟兮兮的,毛發已經花白,走路有些遲緩,目光開始變得渾濁。她心痛極了,緊緊抱住八公:“老伙計,你還在等他嗎?”
在一個大雪紛飛的夜晚,八公安詳又憂傷的閉上了雙眼,恍惚中仿佛看到了帕克,和它親密地擁抱,帶著它一起回家,去過那幸福的生活。
這有些理想主義,就像是童話《賣火柴的小女孩》最后燃起燭光,是對自己的一個安慰,我想導演此時最想要表達的就是一種成全,不想每個等待都被辜負,用心成全那些愛自己的人。
電影的結局很有象征意義,羅尼牽著另一只小八公在散步,在帕克那里沒能實現的就在羅尼這里實現,傳達的是一種希望,是一種愛心的傳遞。
就像柴靜《看見》那本書里講的一句話:沒有在深夜痛哭過的人,不足以談人生。一部好的電影,總有那么一個點,能夠觸動到你。而《忠犬八公的故事》最讓我感動的一個點,那就是—不該忘記所有你愛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