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文丨綠豆俠
? ? ? ?這是綠豆俠,自2014年4月23日以來的,第6篇文章
? ? ? ?美學大師蔣勛在他的《孤獨六講》里面,將孤獨分為六種,分別是情欲、語言、革命、思維、倫理、暴力六種孤獨。他認為美學的本質或許就是孤獨。反過來看,或許因為我不美,所以我沒有集六種孤獨于一身,以我這單薄的身軀,能承受一兩種孤獨,已是幸哉,當然你可以樂禍。
? ? ? ?昨晚與一個朋友聊天的時候,聊及自己,我說自己是一個經常胡思亂想的人,并非想入非非,如果你覺得我是,那你才是。生活中很多事情都可以觸動我的思緒,好比昨晚外出的時候,起風了,一下子就吹進我的腦海,我馬上想起一個小情節,出于《少年包青年》,失明后的公孫策與了然大師在林中對話,公孫策問了一個很哲學的問題:“風吹樹動,樹起颯颯之聲。風本無聲,樹亦有聲。然為我所聞者,究竟是樹聲呢,還是風聲?”我還沒來得及細想,“不解風情”又鉆進我的腦海里面,于是我想這風情,該如何去解;隨后我又想到“一帆風順”,可是人生又豈會“一路順風”,倒是逆風居多,所以人要有風雨無阻的勇氣......是的,就這樣沒完沒了地想下去。
? ? ? ?那個時候,我應該是孤獨的。有的人會將“寂寞”、“空虛”與“孤獨”等同起來。然而孤獨和寂寞不一樣。《孤獨六講 》提到:”寂寞會發慌,孤獨則是飽滿的,是莊子說的‘獨與天地精神往來’,是確定生命與宇宙間的對話,已經到了最完美的狀態。這個‘獨’,李白也用過,在《月下獨酌》里,他說:‘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這是一種很自豪的孤獨,他不需要有人陪他喝酒,唯有孤獨才是圓滿的。又好比你面對汪洋大海或是登山到了頂峰,會產生一種‘振衣千仞岡,濯足萬里流’的感覺,沒有任何事情會打擾,那是一種很圓滿的狀態。所以我說孤獨是一種福氣,怕孤獨的人就會寂寞,愈是不想處于孤獨的狀態,愈是去碰觸人然后放棄,反而會錯失兩千年來你尋尋覓覓的另一半。有時候我會站在忠孝東路邊,看著人來人往,覺得城市比沙漠還要荒涼,每個人都靠得那么近,但完全不知彼此的心事,與孤獨處在一種完全對立的位置,那是寂寞。“嘿,引用長了點,又有湊字數的嫌棄了。不過這段話在《孤獨六講 》當中比較值得品味。
? ? ? ?在我認真思考一樣東西的時候,好像其它一切就不復存在了。這是一種意識上的孤獨。從小到大,我經常會有這樣的時候,一個人陷入思緒的旋渦不能自拔,雖然最后還是自己把自己拉回來了。在第二次高考結束后查詢成績前,我在窗邊盯著雨水胡思亂想,所以寫了《臨窗羨雨》; 2011年的某一年,閑著蛋疼,又把自己一堆胡思亂想匯總成《思緒漫筆-五篇》;甚至于再之前,我還把自己一個零碎的夢寫出來了。由于表達能力實在有限,每一次都是難盡己意,有著與韓愈當年的差不多的感慨:“嗚呼,言有窮而情不可終,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嗚呼哀哉!”,只是當中情感不同。所以我說在我思考的那個時候,我應該是孤獨的。我沉浸于自己的意識世界里面,沒有人走進來瞧一瞧。倒不是我把自己的心門鎖得太牢,實在有些意識有著潛意識的特性,連自己有時候也難以覺察,當你發現它的一絲蹤影時,它又不知道溜到哪里去。
? ? ? ?我很少做夢,一年也就兩三回。還記得有一次,我竟然做夢了,醒來的時候依稀記得一絲細節,待上一會,等我想把這個夢境描述給別人聽的時候,神奇的事情就發生了,越說越亂,那個夢境的片斷竟然慢慢在我的腦海里面一絲一絲地消失,像一陣煙被微風吹散,又仿佛哭泣時整個世界逐漸模糊。我百思不得其解,夢醒時我還是隱約記得大概的情節,沒準會有人覺得我老了,記憶力退化。或許會有那么一兩個人跟我有類似的經歷,知道這夢境,如煙一般,不可捉摸,當你打算用手把它攬在懷里,它卻已消散在眼前。
? ? ? ?在夢境如煙消散的時候,我是孤獨的。那個夢境它曾經被我所擁有,而待我想告訴別人的時候,它卻已經不在了。在柏拉圖的《會飲篇》里提到,最早的人類是圓形人,他們體力強壯,精力充沛,又有極高的思想,竟要向宙斯神族挑戰,結果被宙斯將他們統統一切兩半,從此,每一半都急切地在塵世間尋求自己的另一半,力圖重新成為一個完整的人。這雖然是神話,但是我想作者是通過一種浪漫的方式告訴我們,其實我們每個人的心底,是有多渴望找到自己的另一半。另一半其實就是自己,人的思維是很復雜的,但是他渴望得到理解,而自己的另一半,理所當然是最了解自己的“人”。當人實在找不到“另外一個自己”,他只好自言自語了。“自言自語”不是精神病才會做的事情,《論語·學而》里面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你看曾參,他就是每天在跟自己說話,而且還不止一次。人往往去尋求別人的理解,孰不知,最了解自己的人就是自己。因為你的思想,你的行為,你的一切,都在你自己的掌控當中。要說世界哪一個人陪伴了你最長時間,那個人非你自己莫屬了。可不止凡人會如此自言自語。話說有一個人遇到了麻煩,便去廟里求觀音。當他走進廟,發現觀音的像前,也有一個人在拜菩薩,長得和觀音一個模樣。那個人問,你是觀音嗎?與觀音一個模樣的人答道,正是。那個人又問,那你為何還拜自己?觀音笑道,我也和你一樣遇到了難事,但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觀音拜自己,其實就是在問自己答案。
? ? ? ?當我孤獨的時候,我會想這是與自己對話的時候,問問你自己,最近過得好嗎?有什么煩惱的事情?該如何去解決?可惜,很多人這時候會向別人尋求幫助,或許別人會給你建議,可是,最終想明白的,還得“自言自語”。與自己對話,你才更明白自己。我越來越明白到,當我胡思亂想的時候,我在不斷地和自己對話,起風時,我跟另一個自己說:嘿,這風微爽。另一個自己回應我:你還記得不記得有那么一個情節,就是上次你看《少年包青年》的時候看到的?......于是,我便陷入了思緒的旋渦當中。
? ? ? ?寫到最后,我回過頭想想,曾經很久之前,我原來有過這樣的自我對話。甚至還想過寫一個系列,可惜最后不知道怎么就斷篇了。那時候一共寫了五篇,分別是《分裂1-自語》、《分裂2-虛構》、《分裂3-維谷》、《分裂4-滯后》、《分裂5-換思》。
? ? ? ?當你孤獨的時候,就跟自己說說話。
? ? ? ?綠豆俠@2014/06/23,全文2557字,寫作時間:72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