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基督徒問神父:“神父,請問禱告的時候,我可以吸煙嗎?”,神父痛斥他:“當然不可以!禱告的時候必須非常虔誠,怎么能吸煙呢。”,這個基督徒想了想,說:“那請問神父,吸煙的時候,我可以禱告嗎?”神父說:“當然可以,孩子,在任何時候,你都可以禱告。”
為什么明明基督徒的行為是一樣的,但卻得到神父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因為他學會了使用語義效應,利用了人們非常厭惡“失”而期待“得”的損失規避心理,通過調整敘述方式中的“得失感”來影響語義,從而達到讓人做出截然不同的決策。
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下回我們遇到類似說服不了別人的時候不妨試試這招。比如“我想在睡覺的時候想你”肯定比“我想在想你的時候睡覺”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