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英語的語法很有意思,在英語中,目的、結果總是放在一句話的最前面,很直接。什么需求,有什么目標,從一句話的開始就可以發現。而漢語就不一樣了,它是Do you know what?有時可能讀完幾千字了,還沒搞清楚到底要干個啥,你要干啥,你倒是說啊。
? ? ? ?這樣做當然是有好處的。有時真的很佩服祖宗們的智慧與策略。真正的目的、結果放在最后,開局一張圖,過程全靠猜。這樣能夠永遠掌握著主動,能夠為自己留足夠的余地。隨著事情的發展,結果已經不重要了,因為可以隨時變化。
? ? ? ?有時覺的咱們中國人真的很可愛,無論做什么事,最喜歡的結局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不管誰對誰錯。即使是你有理,你得顧全大局,必須得讓大家都過得去;如果你錯了,你當然得出點血想辦法讓大家都高興。如果要在房子上鑿一扇窗戶,開始是萬萬不會同意的,但如果說要把房子給拆了,他們則會急忙過來調和折中,然后同意鑿一扇窗戶了。就像大媽們在市場上買菜的時候都會進行砍價,賣家想多賣錢買家想少花錢,雙方都想讓自己賺一點,然后各讓一步就此達成一個折中的目的,雙方也彼此滿意。
? ? ? “立即展開對此事的深入調查” 你要仔細去看,因為就算你拿著放大鏡仔細看,你也看不出到底干了啥。外國仁也在進步,好像也學會了中庸那一套,出了問題 ,先表明已經在開始調查了,是每個公司最喜歡做的事情。你永遠不知道事情做了還是沒做,大家都有無窮的想象空間。
? ? ? “我們成立了專門工作組”,很有意思,這是怎樣的一種似曾相似的感覺呢? 不管什么部門,只要一有什么情被鬧大了,成立一個什么什么小組那都是必須的,似乎成立了一個專門處理的小組就能讓人感覺有一種無比重視的感腳。專案組,調查組,一個個看起來很響亮專業的詞,不管有沒有用,先成立再說。剛開始投訴時讓維權者投訴無門,在事件鬧大后各種小組就開始成立了,平時大家都是單飛不散伙嗎?
? ? ?“將盡快與客戶預約時間以直接溝通”,這個“盡快”一詞用得秒到豪顛啊,不快不慢,盡快剛剛好。“我們將繼續優化客戶體驗”,讓引擎蓋子更寬更大,蹲得更舒服?跟寫散文似的,每一句話都讓人能夠肆意展開想象的空間。
? ? ? ? 其實,歪果仁們,你們都把中庸之道理解錯了,它并不是和稀泥。 “中”指“中和”,“庸”即“用”,“中庸”就是“中和之為用”,以中為貴,以和為美,和和美美。“中”,不是幾何學上的中點,也不是代數學上的平均值,更不是和稀泥搞折中,而是指適中,簡而言之,就是“恰如其分”,“恰到好處”。最后,事情其實很簡單,早點退款退車就是恰入其分,就是恰到好處。想得太多,反而失去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