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用"LOCK系統"解讀它成為經典的四個要素
《少年的你》是于2019年10月25日上映的由曾國祥導演執導的青春愛情犯罪電影,因呼吁抵制校園霸凌而一時爆火。影片一改青春片常用的明亮色調,深色背景似乎透露出她遭遇的并不美好青春。
影片的開頭,是英語老師陳念,一遍遍教小朋友們was和used to be的區別。“It used to be our playground。”她說:used to be有曾經失去樂園的感嘆。可卻真真切切是她對自己灰暗的青春發自內心的感嘆。
那么導演是如何運用LOCK系統打造精彩情節,使之成為經典的呢?接下來我將把“LOCK”系統中的四項基本元素逐一帶回影片中,通過進一步解讀,來思考它的經典之路。
01.主角為什么吸引你?
主角(Lead):?陳念是一個即將參加高考的高三學生,她為什么引人注目?
首先,她是一個處境悲慘且備受欺凌的高考生。
她一個人上課,一個人做作業,耳朵里總塞著耳機,她給跳樓的同桌蓋上衣服,她有一個欠別人很多錢的母親。她一直被人嘲笑,因為,她處處跟別人不一樣。
在單親家庭中成長起來的她,面對著這個年齡不該有的所有糟心事:母親賣三無面膜并欠下很多錢,討債的人經常來家砸門、貼大字報。每次母親明知外面會有討債的人上門,自己卻躲出去,留下陳念一人在家。
所以,每次一聽見討債人的聲音,她便關了燈,躲在桌子底下。后來,同桌胡小蝶想與她做朋友、向她求助,她躲了。在校園被魏萊一行人霸凌,躲在垃圾箱里,本可以將此事告知鄭警官,但她最終沒有選擇求助。并不是不敢反抗,而是因為不想反抗——她要考上大學,離開這個地方,開始嶄新的生活。她不希望在高考前再惹出什么是非。
無論是她在家躲債提心吊膽的日子,還是在學校受到欺凌與孤立的遭遇,都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觀眾開始對這個在高考前夕遭遇不幸的少年感興趣。
其次,她是一個正義感十足的孤膽英雄。
胡小蝶自殺,她本著內心深深的愧疚與同情,背離眾人為死在校園中她蓋上校服,為她保留了最后的尊嚴。然后,她選擇報了警,選擇相信大人們。即便她深知自己可能會因此遭到可怕的報復。第一次遇見小北,是看見小北被一群人打,出于正義感與恐懼,她報了警。但卻被混混發現,再一次將自己置于危險的境地,她親了他,雖然是被迫的。她救了他。
后來,她認識了小北,這是整部影片里唯一讓人覺得溫暖、讓人開心的部分,小北保護著她,她依賴著小北。一起上下學的日子,與彼此陪伴的時光,讓兩個看似不在同一世界的少年走近了彼此,溫暖了彼此,也溫暖了我們。
這是整部影片的轉折點。兩個同樣不幸的少年相遇、相知,以及小北為了堅守保護這個女孩的承諾而不顧一切的樣子,都讓觀眾備受感動。這時的觀眾對接下來兩者之間將會發生的故事更加感興趣。
02.主角想要追求或逃離什么?
目標(Objective):陳念有一個終極目標:順利完成高考,考出好成績,離開這個是非之地,開啟新的生活。
與其說陳念想要追求新的生活,不如說她想逃離現在的境遇。對于她而言,考上好大學就意味著徹底解放了——沒有因母親欠錢而四處躲債、沒有因校園霸凌而備受委屈、沒有因與別人不一樣而被孤立……而最終,她雖未向自己想象的那樣,實現考上大學的理想,但,她也找到了自己人生中的一份歸宿——做了老師。
而鏡頭切回到第一幕,現在再看,才發現那個鏡頭的感覺,已經從失去樂園的絕望,到重回樂園的希望。陳念做著英語培訓老師,關切著班里每一位同學。
由于自己的親身經歷,她對每一位學生的情緒洞察敏感,能輕易分辨出學生異樣的眼神,并小心呵護那份偶然流露的傷感。而她陪著落寞的學生回家的時候,小北還是像當年一樣,默默地跟在她身后,護她周全。
就像陳念的班主任在離開時候跟她說“影子總是在地上,抬頭總能看到太陽。”當初,小北做了陳念的太陽,不顧一切給她希望。而如今,她愿意帶著這份溫暖,繼續在這世間發光發亮。
每一個人的人生都不會是完美的,但活在這個世界上的每個瞬間,都是美麗的。陳念是這樣,小北是這樣,我們也是這樣。
03.故事什么時候進入“高潮”?主角追求目標時,面對的主要障礙是什么?
沖突(Confrontation):?在陳念實現目標的過程中,編劇巧妙的設置了多重沖突,層層推進,引人注目,特別是當陳念成為眾矢之的而被霸凌之后,觀眾對于主角陳念的擔心也越來越強,情緒越來越緊張,隨著層層沖突的展開,電影被推向了高潮。
沖突一:高考&躲債
陳念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高考生,本該像所有的高考生一樣,成為父母小心呵護的寶貝,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去。可是卻因母親欠債的事情東躲西藏,甚至被同學孤立。這無疑是對她身體與心靈上的雙重傷害。在即將高考這個緊張的轉折點,她與大部分人的境遇截然不同,面對這樣的處境,此時的觀眾已經被帶入到電影中去了。
沖突二:平靜&霸凌
在胡小蝶事件結束后,她回家路上遭到魏萊一行人報復,魏萊陰陽怪氣 “你給胡小蝶遮校服,我真是特別感動,可是你報警了,這我就不感動了。”這徹底打破了她本該平靜的生活。結果是,胡小蝶被奪走一條命,而施暴者也只不過停學一個月,高考照樣可以考,一年后又是一條好漢。此時的陳念已經對大人們徹底失望。而后面對威脅生命的霸凌,也不再求助。使觀眾不禁產生感嘆:當正義變成沉默,誰來拯救全世界最后的善良?
沖突三:大學&判刑
陳念失手將魏萊推下樓梯,誤殺了魏萊。而小北主動替她背下了罪名。她被無罪釋放。下一個鏡頭,高考出分了,她考出了優異的成績,632分。這是她絕境中一點微光,可是抓住的人就已經愿意不計后果。而此時的小北,愿意用生命里貧瘠的一切,成就對方一個最好的結局。但并沒有像她預想的那樣去讀大學。因為,鄭警官告訴她,小北因為殺人罪被判死刑。她的防線徹底崩塌,她決定和小北一起認罪——她不能也不愿意讓小北替她受過。這樣的沖突,讓觀眾對于陳念和小北的擔心愈加強烈直至達到頂點。
04.看完結局你感覺如何?為什么這個結局很棒?
沖擊結尾(Knockout):溫情的結尾,陳念去做了英語老師,小北還像以前一樣護她周全。與影片開頭交相呼應。這樣的結局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它溫情卻很苦澀,突出了校園欺凌這一現實問題的嚴峻。
陳念與胡小蝶,都只是千千萬萬正在遭受著校園霸凌的人當中的一員。面對這個全世界范圍內普遍存在的現象,我們必須有更好的解決方法,必須可以靠正當途徑解決。老師和學校是抵御的前線,而家長、公安機關乃至社會則構成了守護校園安全的后盾。在影片的開頭寫著“愿以此片匯集起共同抵制校園欺凌的力量,伸出你我雙手,守護光明和希望。”
校園欺凌之所以出現,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制度規范不健全、懲戒機制不完善、不良家庭教育導致心靈扭曲、缺乏引導、管理失當等。在一些學校,欺凌現象要么被當作正常打鬧而不被重視,要么被“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凡此種種,都在無形中助長了校園“霸王”的氣焰,加大了治理的難度。
也正因如此,影片中陳念那句“誰能幫我”的痛切反問,才會格外觸動人心、發人深省。??讓孩子們遠離欺凌的困擾,不僅關系著千萬家庭的幸福,也是社會治理的重要課題。
防止防止校園欺凌刻不容緩。讓我們筑牢校園安全防護網,共同守護孩子的健康與快樂。
就像小北說的:“那說好了,你保護世界,我保護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