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條路,只知是抵達終點而其他信息一無所獲,你還愿意一直走下去嗎?如果選擇走下去,你是否會提前備好功課,試圖去了解它嘛?
第二次游泳教學課內容便是帶板登腿了。
這個并不難,只要記住三點便好:一是不要換氣,二是不緊張,三是不害怕。
練習練習,是練和習。多練練再多習習,登著登著便學會了登著登著。
于是整節課都在那邊登,身體下沉,登歪了,嗆水都是非常正常的事情,練習便是降低這些事情出現的概率。
水感是培養出來的,也就是練出來的。就好像你永遠無法在岸上學會游泳,而在水里的各種動作便是一次次的真實的水感養成體驗。
我們兩個都屬于比較省事的學員,不怕水、柔韌也不錯、許多動作學起來也難免很快上手。學過車的人都知道,上路時就那幾個動作,起步、加減檔、直行、轉彎、掉頭、停車。操作更是少的可憐,但許多學員一上手便忘這忘那,起步三抬頭、車都不知道開哪去了。
因為教練的動作你看了覺得簡單,實際操作執行起來很可能變形很大,出入太多。自由泳基本動作也不多,無非是打個腿、劃個臂和換個氣,但你在泳池邊看的話,真是眾生百態,游出來的姿勢可能夠用千姿百態來形容。
如果一個對游泳完全不了解的人來看,肯定不會將這些奇形怪狀的泳姿理解為一種泳姿。
而我們兩之所以上手快,教練省事便在于此,對于新學的動作不會犯太多差錯,也就不需要過多糾正錯誤的動作。這也是零基礎的好處,如果先前心里執念,動作也有了定形,再來學游泳便多了層障。
后來我認為,之所以上手這么快還是有其他原因的。
第三節課,教練上來并沒有安排教學內容,而是先讓我們游一趟看下狀態,然后再決定教學內容。估計看我們狀態都不錯,登腿動作還可以,也能夠做到登得動水里、往前跑,再加上能夠連續登八次腿停下來再換口氣繼續游。
于是開始把我們教到池邊,開始練習換氣。
這是蛙泳最為痛苦的地方了。如果說先前各種動作都是在水里,憑借水的包圍讓自己假裝肆無忌憚,享受到包裹起來被呵護的力量,而現在的換氣就是要掙脫水的包裹,將自己的頭顱高高揚起,享受水面上空氣的味道。
在我看來,這類似于破繭成蝶。
被包裹起來的毛毛蟲,安逸的舒服,然后想要遠走高飛,必化蝶。除非有著蝸牛般帶著窩亂竄的本事。可有的生物,天生愛飛翔。
不換氣,可以享受不換氣的好處。但這種好處的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無法持久。除非像魚兒般可以水里換氣,否則換氣便成了終點。此時水的包裹成了需要掙脫的束縛。
先是手扶著池邊、腿夾著板練習換氣,在水下時吐氣上來吸氣。教練說吐氣是用鼻還是嘴,看個人習慣。而吸氣用嘴,因為口大、進氣效率高。
安排了任務,一人100次。這頭一上一下,口鼻并用,激起層層浪,練到頭暈腦漲方休。
然后便是帶著扶板換氣了。
這個要克服抬頭時身體下沉的緊張感,頭往上抬,下半身自然往下沉,而下沉便失去了身體上的控制,對于新手來說極易造成恐慌心態,于是站池底停下來或者嗆水游不成了。
這時不得不說,有些人天生沉重。我們之所以能夠在水里游泳,在于人體的密度比水低一些,學過浮力的都知道,這樣便無法全部沉下去。既然你說無法全部沉下去,可是為毛我一下水便一直往下沉,甚至經常有人淹死情況的發生?
對于這個疑問,我也不知道啊,可能這個密度差別不是太大的原因吧。也有驚慌失措越陷越沉的因素,如果人的鼻子長在頭頂的話,就像拿個蘆葦管在水里呼吸那樣, 相對而言不會游泳也可以去遠方了。
但有過潛水經驗的人會知道,潛水不容易的,需要克服水的浮力。普通人初次潛水的話,一般一兩米便停下來了,因為強大的浮力試圖將身體往上頂。
如果潛水還比較少見的話,說下仰泳的例子就知道了,水性好些的人可以做到完全平躺在水面上,不需要怎么動便可以長久保持這個狀態。因為只露個鼻子部分出來,
看來沉下去與否主要還是在于對水的控制,還是水感的問題。
回歸現實的我們,還是帶著A字板在那邊登腿換氣,正常蛙泳是一次腿一次抬頭一次換氣,但由于我們是新手,下沉太多需要更多時間去調整身體平衡和節奏,于是需要登兩次腿抬頭一次頭換一次氣。
教練看我們練的不錯,反正他也是閑關無聊,一看時間還有不少,干脆直接教劃手了。
劃重點:手動作越小越好。
對于新手來說蛙泳的劃手只是幫助抬頭換氣,僅些而已。但這方面我就無法理解了,大開大闔動作慣了,突然要龜縮起來便顯得特別扭捏。
后來教練站在我后面幫我糾正,這一幕也著實讓人難忘啊...
引進一個新的動作,自然帶了一系列的變化,當你將它加入既有的系統,它便會尋找自己的定位。
先前帶板登腿換氣,現在去掉了板還是要登腿換氣。但動作順序需要再次確定下,重點又來了:先抬頭再動手,手伸直登腿。
手是整個蛙泳動作的靈魂所在啊,看起來只是輔助換氣的,但是它便是承上啟下的關鍵了。比如頭要先動,手再動,因為怕來不及換氣。手伸直再登腿,因為手腳并用太丑,也沒效率。
道理僅些而已,卻需要多次去練習。
此時我想到了蘇格拉底說的話,知道善良并不代表一個人就是善良,需要去做。
想必都聽過一句話,成年人學游泳比不上孩子,這好像已經成了公認的常識了。
如果硬生要來比較的話,個人覺得有一點特別關鍵,那就是在于是否聽教練的話。如今成年人想的太多太雜,能夠接觸到的信息也特別多,這些也極大的充實了他關于游泳的一些想法和認知,因此在面對教練時,畏懼不存在、敬畏也不存在。
對于教練安排的練習會產生大量的疑問,因為他通過其他途徑知道了不少所謂的知識,也見過世界頂級選手的游泳的樣子,這些都是業障啊,讓他無法專心學習和練習。
看來在學習之路,敬畏之心不可少、不可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