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標杭州,一年半前工作調動到市區,離家直線距離15公里,沒有直達地鐵,開車要一個多小時(“堵城”非浪得虛名),突發奇想是不是可以騎行呢,何況還可以經過西湖景區,于是就想先騎幾次試試看,沒想到這一開始就根本停不下來,下雨天以及周末沒得騎的時候,還感覺空落落的。這一年多的騎行經歷在我看來早已超越了通勤的基本需要,細想來,它至少給我帶來了三大好處:身體、英語與信心。
首先當然是身體,一次上班路的鍛煉量已經超過之前去一次健身房,還是不知不覺完成的,真是既省了路費又賺了健身卡,想想也是蠻爽的,導致的直接后果是,體重在整天吃地溝油偶爾垃圾食品的情況下居然保持挺好,有時開會趕不上電梯要爬十幾層也是云淡風輕,而身后的小伙伴已是哭天喊地了。同事聽說我居然騎行這么遠來上班通常會一臉驚訝,然后以同情的目光鼓勵我,可是我想的是,這通勤方式即使只考慮健身效果對我來說也簡直太劃算了,劃算到以后如果要換工作我都擔心會距離太近……
英語這個事情也是偶然想起來的,路上有一個小時的時間,不能看手機,只能聽東西,開始的時候會聽一些段子新聞什么的,漸漸感覺無趣,偶然一天想起,這個時間其實可以學英語啊,于是就去搜索一些國內的英語FM錄播來聽,發展到后來開始聽itune上的一些原版英語節目,從開始的一知半解,到后來居然能聽懂80%多,看好萊塢大片都可以大部分時間脫離字幕了, 感覺像是打開了一個新的世界,這種基于興趣的訓練導致的結果是,去年年尾參加了一次雅思,拿到了聽力7.5總分6.5。。要知道,我可是除了通勤路上這些時間,其他完全沒有專門準備過。
其實在我看來,堅持騎行這件事情,給我帶來的最大變化是信心上的微妙增強,原來一件感覺挺困難的事情,只要刻意的每天堅持做一點點,其實是可以積累從量變發展到質變的。想想健身這件事,如果不是每天逼著自己上班路上“被動”完成,而是依靠偶爾想起來去趟健身房,在加班時間眾多的平日,其實是很難達到效果的。又如英語,因為路上無聊而聽的一些節目,最終竟然也可以收獲結結實實的進步,推而廣之,現在已經每天固定的背100個單詞,做10個英文煉句(強推扇貝APP。。)
你看,騎行本來是件很小也挺無奈的事情,轉變下態度,稍加點心思,其實也可以變成無聊日常生活的一抹亮色,生活之美還是需要發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