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爾思商學院,相信很多做微商的朋友,都成為了“孤家寡人”,在自己轟炸式發布朋友圈之后變的沒有朋友了。想做好微商絕對不是每天幾十次的瘋狂刷屏,而是要通過對方的朋友圈了解客戶的愛好、感情等,觀察對手是怎么樣讓顧客覺得自己專業,怎樣通過朋友圈的狀態和圖片讓顧客自己來咨詢而不是主動挨個去推銷。
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下打造微商朋友圈的核心三要素:
1、身份形象:用(頭像、封面、簽名、情趣、自拍秀等)形象展現親和感、拉進距離!
2、內容:用有情、有趣、有用、有品、人格化的打造朋友圈。
3、互動:用點贊、評論、游戲等互動形式發生關系,產生信任!
記住,不要天天發心靈雞湯,現在大家都不喜歡喝了,別人關注你,并不是為了天天看你發這些。這時候,我們就要思考,怎么樣才能讓別人喜歡看、樂意看你的朋友圈?
一、想說卻不敢說的內容
我們可以看現在微博上,吐槽舌、鍵盤俠很是受歡迎,因為他們說出了多數人的心聲,換句話來說,他們正是多數人的映射,而且他們表達的方式相對幽默,讀者本來苦于不知道怎么表達,而看完他們的吐糟,只能用一個字來形容,那就是:爽,因此,他們的內容分享量才會有保障。
二、有價值、有實質的內容
瑪爾思商學院認為有實質,有價值的內容是必須要有的,想這個應該是必然的沒有價值的內容用戶甚至根本都不會讀完,更別說分享轉發。有價值就意味著要能對自己或他人有幫助的東西,比如生活小常識、旅游攻略等等。這種內容最好是典型的實用型內容,不僅讀者需要,TA朋友圈、同事圈、親人圈也會需要這些內容,從而帶來分享。
三、激發情感的內容
分享和轉發本身就帶有一定情感因素,內容如果能激起讀者的共鳴更容易讓他們傳播你的內容。這種情感可以是激動、憤怒、感動、同情、驚喜等等,有了情感,人們就喜歡釋放情感,而這個時候分享成為一種可能。
四、獨特新穎的內容
所有人都喜歡看熱點事件和新聞,比如我就喜歡刷刷頭條,微博之類的,在互聯網上,我們可以掌握一手的新聞信息,獲得一大堆追隨者就輕而易舉了。 在這個只要有一點點風吹草動就沸沸揚揚的時代,每次只要有什么新聞,都會獲得成千上萬的人關注,那如果你能早點發出內容,那分享效果肯定不差。用戶在分享這些內容時,往往想表達這個內容,就是我消息多靈通,我很牛,我可是注重新聞事實的。對用戶而言,分享這些內容往往潛意識的就在提高自己在朋友圈的形象。
五、具有社會流通性的內容
具有社會流通性的內容,其實有一個專業的名詞,社交貨幣。社交貨幣觀點認為,我們在微博和微信上討論的東西就代表和定義我們自己,所以讀者傾向于分享那些使我們的形象看起來高富帥或白富美的內容。也就是說人們都喜歡討論讓自己自我感覺良好的內容,那么你就給他們談資,給你的用戶一個機會,讓他們自我感覺良好,感覺自己非常牛,感覺自己就是知情人,然后他們自然會去告訴別人。
六、專業態度
有一定深度的內容,比較專業的內容只要你放對位置,人人都喜歡。比如百度百科,互聯網再怎么碎片化,這樣的內容始終都是需要的,這是對知識的一個沉淀。
微博、朋友圈賣貨切忌吆喝叫賣,瑪爾思商學院建議:如果你是搞微營銷培訓的,你可以多分享點實戰經驗;如果你是賣服裝的,多來點審美輸出、搭配技巧;如果你是賣護膚品的多分享點護膚技巧……,高手營銷總是于無形,不漏痕跡就把貨賣了。別讓你的微博、朋友圈內容拉低了你的口碑,與其叫賣不如給予,持續提供價值!
七、有爭議性的內容
有爭議的內容往往都能獲得讀者的關注,因為每個人的觀點肯定是不一樣的,這樣就需要討論,而讀者希望更多的人參與進來,希望別人也是他這么想的,自然的就會去分享和傳播。
那些有爭議的內容,或者是模糊不清的事情本身就是一定的談資,有些人還會故意在內容里面留下幾個有爭議的話題,引發別人的分享和傳發。
八、有價值的故事
大家都喜歡有故事性的內容,故事講得越好、越能激發人們的興趣,被分享的幾率也越高。因為故事本身就比單純的理論更具真實性、更能打動人、更能引發用戶的情感波動或者好奇心。
比如,可口可樂的創始人很神圣地宣布,可口可樂之所以風味獨特,是因為其中含有一種“7X”的特殊物質,而其秘密配方,據說收藏在世界某地一家信用極佳的銀行里,全世界只有7個人知道這家銀行的地址,他們中有5位持有存配方的保險柜的鑰匙,另兩位知道密碼,所以,必須把5把鑰匙同時轉動,并對準密碼才能開啟保險柜。
而這個故事在全世界得到大量的宣傳和討論。結果就是分享過后,可口可樂又一次獲得大量用戶。內容會因故事而生動,其實營銷就是講故事,現在各大企業不都在講自己的故事嗎?只有故事才更容易傳播和深入人心。
自己百看不厭不牛逼,牛逼的是讓別人百看不厭!牛逼的朋友圈是要打造自媒體,打造靈魂雜志。做到以上八點,再談賣貨,絕對輕松容易的多。
搜公眾號 mrs-sxy
瑪爾思商學院專注中小企業定制式培訓、項目孵化、全網營銷輔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