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學習的藝術》D2--觀察的途徑

范圍:解碼

開始 更新(碎片)
2016年2月9日23:58:22 2016年2月10日00:52:45

“學習的重要性不在于‘搬運、疊合’,而在于‘重組、構建’。”
“所謂學習,本身就要注重深度和廣度的結合。廣度不夠讓人閉塞,深度不夠讓人只得皮毛。所以在時間有限的條件下,我們需要盡量去找最經典、最優秀的作品,進行深度解碼、模仿參研。”


「會說話的小黃鴨」

  • ?對于孩子來說,他關心的是「小黃鴨說了什么」,然后他聽到的是兒歌、故事;
  • ?對于家長來說,他們關心的是「小黃鴨是什么」,首先他們會把它定義為一個玩具(而不是一只「鴨子」),然后他們可能會對這只鴨子的娛樂性、教育性、安全性、性價比等做出評判。
  • ?對于玩具工程師來說,他們關心的是「小黃鴨是怎么做出來的」,他們會思考和設計小黃鴨有哪些功能模塊,會考慮它的電路結構以及聲光效果。

解碼的層次

  1. 它說了什么?(它原本就要傳達的信息和知識)
  2. 它是什么?(對文本的反思,以審視的目光對文本進行評價和定性)
  3. 它是怎么實現的?(對形式和構成的洞察,研究寫作、表達的手法)

偉大的作品,常常是把最美、最鮮的東西蘊藏在深處的,你不做一番努力和挖掘,很難嘗到這份鮮美。

適應型專家常常主動去涉獵那些超出領域范疇之外的、非常規性的、情境化的問題,不排斥各種新鮮的經驗刺激,所以他們的知識系統能夠不斷地擴展。

適應型知識系統

發現,就需要拿出證據,暴露途徑。暴露途徑,就是去掉那個仿佛。

作為一個捕獲真相的人,在暴露途徑的時候,必須從始至終把持住,不居高臨下,得意洋洋,也不喬裝矯飾,有所隱瞞。他需要平和而坦誠地,不疾不徐地,講出他所看見的東西。如果他沒有摻雜一句因膨脹或利益所產生的謊言,那么,他的聲音不會因為速度而失去力量。

思考的途徑

  1. 過程,像一個偵探一樣,把犯罪現場在頭腦中還原出來才行。對結論反拆解。
  2. 發散,讀一本書不只是讀一本書;臺灣著名導演侯孝賢,跟人交往時,「把每一個人當書來讀」,并且具有一種強大的、欣賞奇奇怪怪的人的能力。
  3. 求異,《科學與方法》中寫道:「正是例外變得重要起來。我們不去尋求相似;我們尤其要全力找出差別,在差別中我們首先應該選擇最受強調的東西,這不僅因為它們最為引人注目,而且因為它們最富有啟發性。」
設計思維

小結

  • 事物不要只是看到它的表面,試著去理解(發掘)背后的情境,與構造過程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04 怎樣的學習,才能夠直面現實 如何成為一個高段位的學習者 只有最后能夠作用于現實的學習,才是唯一有效的學習。 ...
    Emma在路上閱讀 1,181評論 0 0
  • 概述 所謂深度學習,顧名思義,就是學東西不止看它浮在表面的東西,而是往深入去挖掘,甚至看到別人所未見的東西 唐君毅...
    mib閱讀 956評論 1 4
  • 倉:有頂有底有門。廩:lǐn,倉廩實而知禮節,堆谷子的倉庫。嗇:藏糧食的地方。 丼:jǐng,四面欄桿圍著。彔:水...
    Cherrie_Hou閱讀 455評論 0 49
  • 前言 通過閱讀,認識自己!變有趣,變可愛,變積極,變能量滿滿!!! 總結與收獲 進入閱讀營收獲非常多,總結最大的7...
    沒錯是Mango啊閱讀 398評論 3 3
  • 今天分別和兩撥同事在外吃了兩頓,中午韓國菜晚上牛排自助,食物種類很多,大家都吃得很飽,但我卻感覺不到一絲快樂,因為...
    Depressed豬閱讀 667評論 0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