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讀的書是奧修的《道德經心釋》下冊,這是我讀的奧修系列的第四本書,也是道家智慧閱讀主題的最后一本書。這一個月仿佛進行了一次修行之旅,幫助我深入內心,與自我對話,與情緒和平相處,解答了一些我曾經的困惑,并教會我重新審視我所處的世界。
寫在前面
在這個系列的最后一本書評中,我想探討的主題是關于成長。我想,現在大概是最抗拒變老的時代了吧,媒體整天宣揚年過四十的“凍齡女神”,明星六十歲還在演十六歲的小丫頭,不管男生女生過生日永遠都是十八歲。所有人似乎都覺得年輕最好,老了就一文不值了。其實我并不這樣想,變老是客觀規律,每個人都躲不過,我不害怕變老,我只怕沒有成長,像一個機器人日復一日地生活,困在自己的小圈子,變成一個無趣的中老年人,最后還要教育晚輩,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飯還多,然而實際上除了白吃那么多年的飯,沒有任何智慧的增長。
所以,本篇書評從與變老總是聯系在一起的三個關鍵詞:成熟、無趣、世俗入手,總結書中的觀點,學會如何清醒地老去,成為一個成熟有趣又特別的“老人”。
一、變老就等于成熟嗎?
很多人會把成熟和變老這兩個概念搞混淆,其實它們之間的差別非常大,隨著年齡的增長,每個人都會變老,但不是每個人都會變成熟。如果一個人經歷了很多事情,但是沒有深入去反省,過了就過了,那么他并沒有真的從這些事情中增長智慧。如果一個人經歷的事情雖然比較少,但卻能從中感悟出許多道理,他其實比前一個人更成熟。后者甚至可以比前者更年輕,因為成熟與年齡并沒有關系,關鍵在于保持覺知,保持對生活的反省。
“有兩種方式去面對生活,其中一種就是:生活在一種很深的昏睡當中,那么你就是在變老,每一個片刻都在變老,每一個片刻你都繼續在走向死亡,就是這樣而已,你的整個生命是一個漫長的慢慢死亡,但是如果你將覺知帶到你的經驗。不論你在做什么,不論什么事發生在你身上,你都保持警覺,保持覺知,你從各個角度來品嘗那個經驗,你試著去了解它的意義,你試著去穿透它的深度,任何發生在你身上的事,你都試著很強烈、很全然地去經驗它,那么它就不只是一個表面的現象,在你的內在深處有某種東西跟著它在改變。你變得更警覺,如果這個經驗是錯誤的,你就永遠不會再犯。”
很多人的生活真的就是在昏睡中,犯過的錯誤一犯再犯,雙十一剁手之后發誓不再亂買東西,下次雙十一還是一樣打開天貓,暴飲暴食之后發誓要減肥,但依然管不住嘴,仿佛之前發誓的那個人并不是自己。有時候我會想,為什么會這樣呢?既然知道不好為什么還是要去做呢?奧修這里的解釋就是因為他們并不成熟,沒有全然地去經歷一件事情,然后放下它,而只是機械地重復,沒有成長,只是變老。
“今天你生氣,昨天你也生氣,前天你也生氣,明天你也將會生氣,后天你也會生氣。你一再地生氣,你也一再地后悔,你一再地下很深的決心說你以后一定不要再生氣,但是那個決心并沒有造成任何改變。每當你受到打擾,氣就跑上來,你被占據了,然后你又再次犯同樣的錯誤,你根本就沒有成長,你只是在變老。
如果你能夠很全然地去經驗一個憤怒,你以后就永遠不會再生氣,只要一次經驗就足夠教你說那是愚蠢的,那是荒謬的。并不是說它是一項罪惡,它只是愚蠢。你在傷害你自己,同時傷害別人,不為什么,那件事并不值得。
然后你會變成熟,明天那個情況還會重復,但是憤怒將不會再重復。一個具有很好的成熟度的人從來不會去下決心說他不再生氣。不,那是不成熟的人的象征。一個成熟的人從來不會為未來作決定。那個成熟本身就會將事情照顧得好好的。今天你去生活,那個生活就會決定明天將會怎么樣,它將會由它產生出來。”
成熟意味著對自己的生活保持覺知,清醒地去生活,而不是被生活拖著走,這是我在變老的道路上要做的重要修行。
二、變老就意味著無趣嗎?
年輕人總是與活力、冒險、創造這樣的詞聯系在一起,而中老年人大概就只剩下無趣了。這其中可能有生活壓力的原因,畢竟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已經定型,但是每個年齡段都有它自己的限制,例如年輕人的限制就是沒錢。所以其中起作用比較大的因素還是心態。
我爸媽對旅行就沒什么興趣,覺得到哪都一樣,都是房子、車子、樹木,有什么好看的,都一樣無聊,與其瞎折騰,還不如在家打兩圈麻將。同樣一個世界,在孩童眼中充滿驚喜,在中年人眼中卻充滿無聊,可見對世界失去興趣是變老多么可怕的特點。
“你是否曾經看過小孩旅行?他們是多么地興奮!但是你卻覺得很無聊,他們跳到窗戶旁邊想要向外看,但你覺得很無聊,因為同樣的風景一再地被重復——樹木和山丘,沒有什么新鮮的東西。
而為什么小孩會那么興奮?他們還不知道如何變無聊,他們還沒學到它,要學會無聊的藝術需要時間,需要經驗,長時間的生活,以及很多努力。唯有到那個時候,你才會變得無聊,但小孩是新鮮的!”
我們都曾是天真的小孩,為什么最后會無趣地變老,變得越來越封閉,眼中只有“柴米油鹽醬醋茶”,沒有了“琴棋書畫詩酒花”。如果小孩的世界有著無限的可能性,那么變老的就是可能性逐漸縮小最后歸于零的過程了。
“整個教育的一切努力就是要用眼罩來罩住你的感官,好讓你變得鈍感,不活潑,沒有生趣,這樣就不會有危險。
當你很無聊,你就變成一個非常好的公民。無聊的人非常好,他總是遵循規則和法律,他是死的,不可能叛逆,但一個活生生的人一直都是叛逆的。生命就是一種叛逆,對物質的叛逆,對固定和僵硬的叛逆。生命是流動的。”
太多的知識和固化觀念會使我們的心靈蒙上灰塵,反而沒有了最初的鮮活,不再對世界保持敏感,也不愿意接觸新事物。希望我能永遠不喪失對世界的好奇和對新的領域的探索,變老并不能成為我變得有趣的阻礙,相反,我希望歲月的沉淀能讓我更有追求未知的勇氣。
三、變老就會變得世俗嗎?
每個人在年輕的時候都有討厭的中年人的樣子吧,在菜市場為幾毛錢斤斤計較的大媽,油光滿面大腹便便笑容猥瑣的大叔。似乎年輕人都是個性張揚,老了之后卻都面目模糊,大概是因為群體生活久了,什么都要爭都要比,見不得別人比自己過得好,于是拼命努力,最后把別人比下去,也失去了自己。
老子說他有三寶,最后一寶就是“不敢為天下先”,通過不敢于在世界上成為第一的,“故能器長”,一個人就能發展他的才能而讓它成熟。多么有諷刺意味的道理,我們總是為了發展才能而競爭,但實際上不競爭才能真正地發展自己的才能。因為習慣了競爭,我們忽略了自己獨一無二的才能是什么,最后當然就在競爭中變得越來越世俗。
“記住,你在此是要成為你自己。生活在世界里,就好像你只有一個人,生活在世界里,就好像沒有人生活在你的旁邊,沒有鄰居,只有你單獨一個人,然后選擇你的路,不會有競爭,只有內在的成長和成熟。
如果你問我,我可以告訴你,只有一種罪惡,就是:沒有去滿足你的命運。只有一種美德:去成為那個你應該成為的,不必競爭。
只要想想,如果整個世界都消失,只有你單獨一個人在地球上,你會做什么?如果你去跳舞,那么跳舞就是你的命運。或者如果你認為你只是在一棵樹下放松地睡覺,那么你就去樹下睡覺。那是你的命運。只要想想,只有你單獨一個人——事實上你也是單獨一個人——那么你將會覺得很滿足。”
無為、不爭,是老子思想中重要的觀點,奧修對它的解釋是不爭是為了更好地做自己,下面這一段關于水的不爭的特性的描寫也很美。
“要像水一樣,找尋最低的地方,走向最低的地方,在那里沒有人跟你競爭,因為沒有人想要去那里,那么你就可以放松,你就可以成為你自己,那就是榮耀。如果你能夠成為你自己,你將會變成一個神。因為你就是一個神,只是它必須被發現。你已經在你里面有了它,你只是需要時間、空間、放松和閑暇,好讓你能夠在一個海灘上放松,光著身子躺在陽光下,躺在沙灘上,一點都不煩惱世界,因為你不是一個抗爭者,你不從事任何競爭,這就是棄俗。”
我不希望當我老了才發現這一生都消耗在無意義的競爭中,但愿我能守住本心,孤獨地走自己的路,保持著對世界的好奇和對生活的覺知,清醒地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