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畢業五年,你在干什么?
是事業有成,家庭美滿,假期世界各處旅游?還是成家未立業,為生計奔波勞苦、自在不得?
是一個人過得自由自在,肆意生活?還是在一個地方朝九晚五,不安于現狀卻又無力改變,漸漸磨滅了自己的意志?
同學群的一條信息,讓大家一下沸騰了。那個曾經默默無聞的大學同班同學殷宏超,也曾在體制內做了3年記者的大男孩,做了我們很多人想做卻不敢做的事,辭職去了他想去的遠方。在兩百多個日夜里,他孤身一人穿越了大漠、雪原、無人區等等,途徑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等國,騎行兩萬里奔赴中東,將沿途見聞集結成《遠方不遠》出版。
他也曾在現實生活中苦苦掙扎,每天按部就班的上班,過著粘帖復制的生活,關注的是愛情、房價、工資……生命有一千種值得探索的可能,而他不想把它過成了唯一的那一個。所以,他出發了。這不是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他提前做足了準備,買好裝備,規劃路線,敲定簽證事宜,發起眾籌,沿途直播見聞,還未歸來,已有出版社聯系他敲定出書事宜。所以,他成功了。
每個人都有心中的遠方,另辟蹊徑也好,安于現狀也罷,關鍵在于你想要什么樣的生活,愿意為之付出什么的代價。
在《莊子·山木》中,有一則這樣的故事,山中有一棵枝葉茂密的大樹,因為不成材、伐木工人都不愿意砍伐它而得以終享天年。而莊子朋友家中有兩只鵝,一只能叫、一只不能叫;為了款待莊子,選擇殺掉不會叫的那一只鵝。
山中不成材的大樹,和朋友家中不能叫的鵝,同樣是所謂的“壞馬”,為何結局不同呢?
關鍵在于,不論你是好馬、壞馬,你都是被評價者。被評價者的價值,不取決于被評價者,而取決于評價者。
? ? ? 如果你不在意別人的評價,那就想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如果你在意,那就努力讓自己成為評價者——那個有話語權的人。當你足夠牛的時候,你說什么都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