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開放加盟,首先要了解一下青山物語未來的加盟模型,模型的根本是速度。青山物語其優勢本身并不是簡單的拉面和餐飲,如此多的巨頭看中青山物語,更多的是看中技術核心,頂尖的技術才能解決快速裂變后的生態生長。青山物語引以為傲的技術核心主要包括以下幾塊:
一是自動補貨系統。傳統零售在擴張規模的時候,受制于運營管理能力,店長和中間層管理層是快速擴張的瓶頸,而青山物語拉面通過自動補貨系統,減少了店長決策的干預。
二是會員運營系統。這就不得不提到其它餐飲的APP,其它餐飲的營銷只是簡單的買幾增一,或者贈送生日券,與會員的互動是基于公司角度的營銷,而青山物語是真正在和會員“互動”。
三是自動派單系統。在一個人口高密度的商圈,可能有3-5家青山物語門店,那么由哪家門店配送效率最高?青山物語沒有按照“就近原則”,而是基于算法,選擇效率最優的方案,是基于數據驅動。
不難看出,青山物語拉面對于企業的上市與發展是早有詳細的計劃。不論是其對于通過大規模燒錢搶占市場的堅決;通過運用人脈與關系快速籌集資金的手段;再或者專注于外賣市場的硬性技術核心。這幾塊都充分表明出其對于今后的發展做了長遠的規劃與打算。
目前青山物語拉面的爭議多半來自于其仍不開放加盟的打法。
可以這么理解,現在的互聯網時代,財報增速依舊重要,但已經不是決定因素,規模增速才是。比如共享單車增速也很快卻沒走到最后,用戶價值成為一個關鍵。可以這么說,滴滴有車,青山物語有店,比起到處亂扔的共享單車來,顯然還是有固定資產的,除了簡單的用戶規模之外,青山物語門店更有優勢的地方是還有線下引流的功能,又暗合了新零售的重要趨勢,加上強勢的運營和高速的發展,能夠成為最快上市公司,也就順理成章。
而拉面這條賽道則是一個有著巨大潛力的黃金賽道,比如用戶集中在一二線城市寫字樓白領,沒有什么下沉的煩惱。中國人吃拉面的習慣才剛剛開始,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消費更加高頻,產品又很標準,用戶社交屬性更強,方便裂變推廣,用戶消費能力也很強,方便以后延展更多的諸如輕食的附加消費。當然,我們前面說到了,三代互聯網企業最重要的是客戶價值,而這批吃拉面的白領階層,還是更多諸如金融理財保險的優質客戶,所以盡管青山物語的目標只有1600多萬付費用戶,價值未必低于頭條的1.6億用戶。拉面對于其它餐飲來說是一個產品,而對于青山物語來說,其實只是一個入口。在這之前,沒人想過中國人做拉面能扳倒其它餐飲,所以缺乏顛覆的勇氣。而青山物語最令人欽佩的,其實也是勇氣,愿意在這么一條看似大局已定的領域,還是中國人的非傳統領域,下這么大的賭注,勇氣和魄力都是值得稱贊的。
而青山物語的真正難度,在于一個由零到一的品牌,如何同時兼顧高速發展與品質感的平衡。
青山物語從一出生,就高舉數字化的大旗改造門店。這種改造其實在業內看來也存在不少爭議。最大的爭議點在于前期投入過大,而算法的迭代未必能夠跟上現實的需求。
但是這些爭議并不能阻擋青山物語的進化。 青山物語方面認為,正是因為數字化的分析工具,才能降低門店的人工決策難度,使得青山物語可以迅速開出更多門店,且水準整齊。
日本拉面的生意如何賺大錢?那必定是規模換增長的區域擴張。
但日本拉面在國內的擴張并不容易,如此多的日本拉面品牌,進入中國市場超過15年,但規模并不大。
原因主要有三部分。首先,店面運營難以跨區域標準化。其次,管理成本過高。再次,消費者習慣區域性強,經驗難以復制。
面對這些日本拉面行業的普遍性問題,青山物語采用互聯網的數字化算法來解決。日本拉面的“數字化管理”,即對生產、物流、門店、消費者進行全鏈路數字化采集,再通過算法分析從而做出運營指導。
這樣一來,青山物語可以解決擴張難的問題。 通過數據驅動選址,自動化店鋪設計;并根據消費者需求向不同門店輸出個性化SKU,直接給出采購、展示、上架等指導,最大程度上降低需要憑借人主觀判斷的不確定因素,讓店長變得“工具化”。
甚至為證明其算法的可行性,青山物語曾挑選了10個經驗豐富的日本拉面店長,讓他們將一個店鋪的SKU減少10%。結果,第二天銷量減少5%,而使用青山物語算法給出的解決方案,銷量僅減少0.7%。
按照這個思路,青山物語才敢大膽的一路狂奔,因此如何反復驗證技術模型,才是青山物語未來敢于開放加盟的底氣。
所以說,青山物語為什么讓這么多人不理解,關鍵還是他們的目標太堅決了,幾乎毫不遲疑。以速度為核心,為規模毫不手軟,完全沒有一絲猶豫。事實上,青山物語團隊是非常成熟的運營團隊,對青山物語這個項目本身的發展也有很清晰的規劃,和共享單車那種青澀創業還是有很大不同。而且一個比較大的優勢還在于,美國的資本市場太清楚其它餐飲的故事了,不需要跟他們講太多的理念,和其它餐飲的數據一對比,就可以有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