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天氣太熱,孔廟參觀臨時變更為天津科技館一日游。
早晨八點二十出發,九點到達目的地。
開始參觀了,孩子們開啟了“老師這是什么”模式,幾乎所有的東西都問我,我讓他們先記在本子上,回去一起查,把所有感興趣的、不理解的都查清楚。
第一個發現就是頭頂上的這個不知名的東西,我問孩子們沒有動力這三個球為什么會一直轉?他們想了半天不知道原因。我告訴他們力的總量是不變的,如果給球一個力,球肯定會釋放一個力,這個展品是微微傾斜的,也就是說傾斜的軌道會給球一個向下活動的力,這個力在球上轉變為動力勢能,就像溜溜球,你向下扔,它滾落下去會借助著向下的力再重新返回丟球的人手中,這個金屬球也是一樣,借助重力轉變為向上滾動的力,到了高一點的地方又再一次獲得了向下滾動的力,就這么周而復始的滾動下去了。
這個展品孩子們一開始沒看出什么,我讓他們仔細觀察,孩子們這才發現小汽車是在一個面上開動的,這怎么可能呢?沒錯,這就是莫比烏斯環啦!
這是初中會學到的滑輪知識,力的分散。
不怎么好用的傳聲器。
休息和午飯都是在這個小圓廳,孩子們熱衷于找自己的星座,衛生間也好近。
我給孩子們講起了膠片電影,倒退到幾十年前,放映機散熱系統不完善,電影院起火也是不稀奇的,我講到了《天堂電影院》里的火災,又稱贊了現在數碼電影的優點。但我心里還是很懷念膠片電影的。畢竟王家衛、周星馳最好的電影都是那個時期的。
這個小屋真的很眩暈。
視覺錯覺
這是孩子們最喜歡的,玩起來沒完,都很不服輸呢!不過我一直告訴他們,真正的對手其實是自己。
烏龜稱重。
后面還參觀了許多,我讓他們把科學名人都記了下來,回頭全都查一查,認識一下這些人,只是過眼云煙似的看一遍,不會有深刻印象的。孩子們很認同,全都記了下來,后來我的手機電量不足,就沒有再拍照。
參觀的內容就是這么多,我還想再說幾句,且不論別的地方的科技館多么完善,也不必酸溜溜的比來比去,但只是自己對自己的要求,我很想問一問科技館的管理層,有這么多的展品都壞了或陳舊不堪,就沒有人覺得該做些什么嗎?沒錯,科技館是免費的,可哪里的科技館不是呢?免費不是說市民參觀沾了多大的光,那是政府的基礎建設!基礎建設??!
穹頂電影到現在還不是3D,各種展品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一年前去、兩年前去那些壞掉的還是壞的,原本好的又壞了好幾個!很多展品要定時開放也就不說了,到了時間你倒是開放?。「静婚_嘛!
此外,還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展品只寫名字和原理,原理還特別艱澀難懂,我看半天都一知半解,孩子們肯定大多看不懂,可科技館是個低齡化的地方,通俗易懂而且與生活息息相關才能發揮其普及科學知識、激發孩子高遠理想的意義。在我曾去過的其他地方,父母爺爺奶奶姥姥姥爺輕松給孩子講解科學知識簡直比比皆是,一方面是普及教育做得好,一方面是科技館的解讀知識很到位。微信公眾號掃碼加入,每個地方都可以聽語音導讀,回到家也仍然可以聽語音看圖片,科技館不定期舉辦各種活動,都會通過公眾號發送。有的地方還有不同方言版本和英語的導讀,可以留言互動等。展品也跟生活很貼近,可以讓孩子們產生“哦,原來是這樣啊!”的感覺,而不是“老師,我們學這個干什么?”的無奈……
這樣的科技館想給它個及格分都難,真心期待有關部門好好整頓一下科技館,讓它切實成為孩子們科技之夢的誕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