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項伯的討厭最初緣于電影《鴻門宴》,出賣自己的親侄子項羽,去幫著劉邦。電影結尾項伯拿著夜明珠,戰戰兢兢的去討好當時的皇帝劉邦,想提提當初劉邦許諾他兒女親家的事,后來項伯出門被皇家派去的人所殺。這一點正史上沒有記載,我到是挺認同這個結局。
據正史記載,項伯死后兒子項睢有罪,不能繼承爵位,封國滅亡,他的封地歸入西漢朝廷,估計這罪怕也是欲加之罪吧。項伯是被賜姓劉,封為射陽侯。項家是楚國貴族,項伯是一代名將項燕之子,只是項伯身上沒有一點貴族王孫的血性,也沒有一點政治立場,也不在乎自己是否姓項。
項氏作為貴族的時候,劉邦只是一個沒有名字的劉季。一般貴族子弟都有自己要堅守的信仰,但項伯沒有。如果說最初兩軍交戰之前,項伯夜見張良只是為了報恩;那到最后,項伯所作所為,就是收受賄賂通敵了。
鴻門宴上舍身救劉邦,又收了張良的珠寶錢財,為劉邦求封漢中。如果不是劉邦有了漢中,劉邦怎么可能從巴蜀打到關中。漢中鄰近關中,劉邦就這樣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直接打到了關中。
楚漢滎陽對峙,項羽以劉邦的父親逼劉邦退兵,若不退兵就烹了劉邦的爹。劉邦是地地道道的流氓,貴族出身的項羽,這方面哪里是劉邦的對手。劉邦對項羽說:“咱倆拜過兄弟,我爹就是你爹,你要是非得要烹你爹的話,也順便分我一杯羹?!表椨鸫笈?,當即下令烹。
這時項伯又出來了,項伯說:“天下事還不可預料,況且爭天下的人是不顧家的,即使你殺了他的父親也于事無益,只是增加禍患而已!”項伯說這話時,已經墮落的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他兩面都進行政治投機,如果項羽勝了,他是項羽的親叔叔,自然不會虧待他,如果劉邦勝了,他對劉邦有恩,劉邦也不會虧待他。這個時候的項伯已然變得面目可憎了,哪有一點項家人的樣子。
項羽是個沒有長大的孩子,糊涂蟲一個。項羽是項梁帶大的,所以對叔叔很在乎,也很聽話。項羽屠城,燒咸陽宮,也是沒有正確的人在身邊用正確的方式教導。項羽悟性是極高的,也是一個聽勸的人。項羽本紀記載外黃起先不歸順,最后終于投降了,項羽很生氣,命令男子十五歲以上的全部到城東去,要把他們活埋了。
外黃縣令門客的兒子十三歲,前去勸說項羽,說道:“彭越憑強力威脅外黃,外黃人害怕,所以才姑且投降,為的是等待大王。如今大王來了,又要全部活埋他們,百姓哪兒還會有歸附之心呢?從這往東,梁地十幾個城邑的百姓都會很害怕,就沒有人肯歸附您了?!表椨鹫J為他的話對,就赦免了準備活埋的那些人。項羽東進睢陽縣,睢陽人聽到這情況都爭著歸附項羽。
項羽連十三歲孩子的話都會聽,只要說的有道理,說話的方式對。項羽是一個明白道理的人。項羽最終的失敗主要是因為項羽太剛愎自用,太過于自信。項梁死后,項氏無能人,小叔叔項伯只個鼠目寸光的小人物,標準的小人。對于項氏的成敗沒有一點榮辱觀,一點小恩小惠就收買他的心。
項伯一個墮落的不知道自己姓什么的人,一生都是可憐的,只能留下千古罵名,遺臭萬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