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蛻變]之二十三
我們知道做一個深情的人并不難,但一輩子都做一個深情的人真的不容易。
林先生的這本散文集里,從觀萬物而生情,生意,生戀。一花一草一木在他的眼里皆是有情的生命。更難能可貴的是,他總能從俗常的人事里參悟出人生哲理來,那怕是僅僅路過的深情一眼,他也能發現不一樣的人生和美好來。不能不說,林先生善于觀察生活,有一雙探尋和發現美好事物的眼睛。無怪乎他的生活過得愜意、悠閑、自在、有情懷。活得通透、淡泊,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樣的生活,喜歡寫什么樣的文字。他的父親說,他不適合寫政治,他果真不寫政治,只寫生活、人生、情義。我也以為寫政治,要有權謀,費心費神,不能怡情養性。
醉過才知酒濃,愛過才知情重。林先生說他用“重”來丈量愛情。因為只有重才能擔起愛情的義和質。想想也是,深陷愛情的人,被情所困,迷失自我,失去理智。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元好問,這萬古千秋的一問,正道出了情感的不能周全。即便是真正白頭偕老的婚姻,中間也會有許多的關于情感的插曲。
只是有人理智的隱藏起了情欲,但是能做到理智的人也應該是重情的人,有擔當有責任感的人。既然護不了情感一個周全,退而求其次,護家庭一個圓滿周全總是能做到的。
試想,這世界如果失去情義道德的約束,人們都隨心所欲,為所欲為,世界將變得無比薄涼。
對于婚姻,我們還是要存有敬畏之心的,既然當初選擇了,表白了,也有過婚姻誓言,就要不忘初心,方得長久。對于婚約就要存有愿賭服輸的心理,雨露是他,風雪是他,心甘情愿的守著。我想這就是林先生所說的守義。
理智的人一生多寂寞,但也是人生的一部分,而情愛則是貫穿人整個一生的內容,任何人都不能免俗。
林先生說:“人生的過程中,命運有很多繁復的節點,每個人在生命的推展過程中,有很多小的大的改變命運的事物”。這些因素,有的細微到察覺不到。有主觀的,有客觀的,有大社會的影響,也有小家庭的影響。
人生就象一趟客車,世人皆過客,早晚各不同。能與你相遇的人,同行的人都是緣份。佛說,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那個越過萬水千山,赴一場情愛的人,也必是前世未了的一段情緣。相信一次偶然的相遇,一次真心的交會,也是人生里程最美的時刻。當情愛消失的時候,淡然處之,心懷感念吧。塵歸塵,土歸土,各自去完成自己的生命歷程吧。
在時間的長河里,情愛和時間是不能并存的。要不然萬古千秋都贊頌的愛情,就沒有那么美好的令人向望了。正因為愛情的不長久,才會讓紅塵男男女女們傾盡一生精力都在追求、探索。古今中外,不知有多少感天動地的的愛情故事被傳頌,我想那都是被美化了的,用來騙俗世男女的。終歸,生活就是油鹽醬醋茶。
“一朵花,在晨光中,坦然開放,是多么從容?!毙液?,這個世界還有花可賞,還有風可吹,還有月可看。草木無情,人有情,與一朵花的對視相遇也是緣,為什么你看到的偏偏是野菊花,而不是月季花。因為從空間與時間上你們是相通的。為什么同一朵花,你看到了,別人看不見。因為你有一顆敏感的心。
所以,心念很重要。
一個人能持續著自己的意念,直到老去,還能保有一顆天真的心,真是很難得。
一顆柔軟而善良、寬厚的心靈,如果沒有持續的愛的滋養,自愛或是被他人愛。真的無法深情下去。
就如路遇行乞者,朋友圈里的“水滴籌”等等的社會救助,會無感的漠然路過。因為在之前,無論多少,無論何處,都會伸出援助之手??倳心钏麄円彩巧钏?,若不是被逼無奈,誰愿意低下頭顱,求得憐憫。
這個世界繽紛復雜,需要有一顆包容豁達的心。
我們用這本書的封底林先生的兩愿來結束吧:
愿你,“從容”,步履雍容、識見高遠,
愿你,“有情”,乾坤朗朗、情趣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