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在A股市場的危機時刻,素有“金融國資委”之稱的匯金總能及時出手,救大盤于危難之中。
文│編輯 宋奕青 (@加菲虎頭)
大盤孱弱之際,匯金再度入市,開啟了新一輪增持。6月17日晚,國有四大行均發布公告稱獲得匯金的再度增持。其中,匯金增持工行1932萬股A股,增持農行4293.49萬A股,增持建行2449萬股A股,增持中行1847萬股A股。
國家隊的背景
作為A股著名“國家隊”,匯金在2008年、2009年大盤處階段性調整底部時皆出手增持銀行股,故被市場解讀為超級主力的“護盤”行為。
“匯金在我個人看來,就是國務院維護金融穩定、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的一個‘工具性’公司。”上海某大型私募的投資總監表示。在他看來,匯金的主要職責先是保證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然后才是向市場傳遞信號。
他認為,匯金公司的最大作用是通過金融市場,實現盈利,促進國有金融股權的增值。
“因此,匯金公司的特點概括起來說,就是一家形式非常特殊、行動直接服從國務院、目的又是以盈利為主的金融投資公司。”
“匯金給我的印象非常簡單。”滬上某券商客戶資管部總經理表示,“主要就三點:其一,匯金就是國務院的出資人代表;其次,主要持有大型金融企業股權;第三,就是對國有資產負有保值增值的責任。”
與市場整體相同,在投資圈大多數人士看來,匯金的具體操作代表的就是管理層的聲音,也是向市場釋放的信號。
“每次當市場出現暴跌的時候,匯金都是作為一個穩定器進入到市場,通過他們的公開操作,來穩定整個投資者的信心,大家都是這么理解的。”北京某公募基金的基金經理稱。
“不過,我個人覺得,對匯金的增持,也不要過分地看重,我對他的定位是市場情緒的穩定劑,它每次的量,對市場無論是當天的成交額還是市場總量來講,起不到什么作用,也就是穩定下情緒。”
學者方面則從成立背景來詮釋匯金的功能。
“匯金公司的成立背景有很大程度上來自于中國國有銀行改革的需要,這是最主要的,也是匯金存在的價值所在。這些年以來國有銀行改革成效顯著,匯金功不可沒。”上海師范大學金融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張震表示。
匯金的增持決策如何作出的,決策的依據是什么,這對于市場投資者來說非常關注。但媒體記者從受訪的投資圈人士處獲得信息卻是知之甚少或者干脆一無所知。
而從接近匯金的一內部人士大概描述為,決策依據是雙向的,即匯金自身有做出增持決策的權力,并不是像有外界傳說的增持只有國務院相關領導才能決策。
與此同時,在市場相應敏感或者關鍵的時機,相關領導會提出增持意見,匯金此時會遵照執行。
不過,匯金內部的增持依據以及具體決策流程如何,目前仍不得而知。
值得注意的,除了匯金以外,社保基金的一舉一動,往往也被市場貼上了國家隊的“標簽”。
對此,張震表示,二者比較,社保基金的運作肯定是相對更加市場化一些,其有獨特的決策體系,而匯金則是由政府部門作出的決策。
與此同時,社保運作的還是老百姓的錢,而匯金是國家的錢,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匯金“救市”的影響和意義會更大些。
“護盤”難改市場大勢
之所以市場各方對匯金的出手,都給予“救市”的評價,源自歷次匯金對四大行的增持時點都是在以往大盤處于相對較弱的敏感時期。
匯金的第一輪增持從2008年9月23日至2009年9月27日。一年內累計購入三大行近5億股A股,其中購入工行股票最多,為2.81億股。
2008年9月19日,匯金首度宣布將開始增持工農中建四大行股票,當時的市場背景是大盤見頂6124點之后一路向下,在狂瀉近1年之后跌破2000點之時,當時市場環境極度虛弱。
消息公布當日滬指暴漲9.46%,兩市幾乎所有股票漲停。
不過,當日大盤暴漲更大程度上還是“單邊征收印花稅”這個重磅利好的因素。因而隨后大盤開始又一輪殺跌,工行、建行和中行股票也同大盤走勢一致,直到當年10月底才重新上漲。
第二輪增持是2009年9月份至2010年10月12日,一年增持三大行5133.8萬股,也是幾輪增持以來數量最少的一次。發生背景是上一年的組合性利好發揮效應后,大盤從1600多點一路上漲到3500點,增長了一倍多,從而激發了市場“牛市重來”的想象。
不過之后大幅調整再度跌到2700點附近,跌幅已達22%。所以,現在回頭看當時匯金的出手,也許是源自管理層想真正讓牛市再度歸來的美好愿景。
與第一次不同,匯金此次是先增持后宣布,從工中建三大行當年的三季報看,實際匯金9月底已經實施增持。2009年10月9日宣布增持消息當日,大盤上漲4.76%。工行和中行隨后走出一波上漲行情。
第三輪增持是2011年10月10日至2012年10月9日,一年合計增持四大行9.67億股。2011年10月10日,匯金宣布為穩定國有商業銀行股價,從當日起再度開始增持四大行股票。
但此后大盤在一個月的上漲后一路下探到2132點。工行、建行、農行和中行自當年10月11日至年底走出了一波過山車式的行情,經歷了區間大幅波動。
第四輪增持是2012年10月10日至2013年4月9日,增持四大行8.4億股。匯金公告稱在2012年的10月10日起已在二級市場自主購入工、農、中、建四行股票,并繼續進行相關市場操作,但大盤隨后又經歷了一輪深度調整,直到2012年12月4日見到1949點的低點。但工農中建四大行的走勢卻強于大盤,從匯金增持開始即啟動上漲行情。
有市場分析人士總結稱,從匯金出手的效果來看,匯金增持四大行利好股市,能夠縮小下跌趨勢的時間和空間,但不是馬上見底;從歷史趨勢來看,匯金增持對大盤的刺激效應在不斷減弱。
而最近幾年來,“匯金增持一次,創一次新低”。
無論前幾次增持對市場的即時效果如何,此次匯金出手增持四大行,6月18日當天滬指僅上漲3.07點、漲幅僅0.14%卻是不爭的事實,而前一日(6月17日)公布增持新華保險和光大銀行消息的當天,滬指甚至還微跌0.27%。
顯然,在當前市場資金奇缺的大背景下,市場對匯金增持作出了最“麻木”的回應。
事實上,在以往的四次增持宣布后,市場對所謂“國家隊”入市的熱情已經一波弱似一波。
上海的一位基金投資總監認為,相同政策的邊際效用在逐漸遞減,目前市場面臨的環境與以往也有很大的不同,匯金的增持難以再被市場賦予“救市”的神圣使命。
齊魯證券分析師劉保民則認為,四大行近期都將啟動2012年度利潤分配股權登記,匯金在短時間內將獲得可觀分紅,匯金在此輪增持的時間點選擇上可謂“用心良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