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嘉四年(公元135年)
春,北匈奴呼衍王入侵車師后部。皇帝命敦煌太守發兵援救。漢軍作戰不利。
二月十六日,開始允許有爵位的宦官讓養子承襲爵位。當初漢順帝由廢太子搖身一變成了皇上,宦官在其中起了決定性作用;宦官因此受到寵信,地位高升,參與政事。
[點評]
順帝從小缺乏親情,對身邊的奶媽和宦官情意都很親近。他尤其感激這幫宦官舍命為他奪下江山社稷,不忍心他們一死就只剩下一掊抔黃土,因此爵位允許他們的家人繼承,沒有家人的還可以由養子繼承。歷史上,從此宦官可以養子襲爵,這影響深遠。曹操的父親曹嵩是宦官曹騰的養子,曹嵩繼承了曹騰的侯爵,在漢靈帝時官至太尉。曹操就是以這個勢力為背景登上官場,最終顛覆了漢室。
御史張綱為此上書:“我考察歷史,發現前漢孝文皇帝、后漢孝明皇帝兩朝的道德教化最有成就。當時中常侍不過兩人,對身邊人的賞賜不過數金而已,老百姓繳納的稅錢一個大子兒都不敢亂花,所以家給人足。然而再看看現在,無功小人也能加官進爵;這不是愛護百姓、保全社稷、承順天道的作法。”
張綱的奏疏呈上去了,猶如泥牛入海。張綱是張皓(已故司空)的兒子。
這年春季發生旱災。謁者馬賢進攻羌人鐘部落,將其打得大敗。
夏,四月十九日,太尉施延免職。十九日,任命執金吾梁商為大將軍,前太尉龐參為太尉。
梁商稱病不上班快一年了,漢順帝派太常桓焉手捧策書到其家中宣布任命,他才進宮恢復工作。梁商年青時就通習經傳,謙虛謹慎,禮賢下士;他延聘漢陽郡人巨覽、上黨郡人陳龜為掾屬,李固為從事中郎,楊倫為長史。
李固鑒于梁商為人溫和軟弱、謙恭自守,缺乏整頓朝綱的魄力,就給梁商上奏記說:“幾年來災異頻現。孔子說:‘聰明的人見到怪異思考它的成因,愚蠢的人見到怪異假裝沒看見。’天道無親無疏,所以讓人敬畏。如果您確實能讓朝廷綱紀煥然一新,正道得以施行,忠臣得以挺立;那么您就有像堯時伯成子高一樣的高節,享有不朽的贊譽。豈是那些只知貪圖名位的外戚所能比擬的!”
梁商聽不進去。
[點評]
李固提到的伯成子高,是上古唐堯時人,相傳堯治天下,他立為諸侯,夏禹當政時,他放棄諸侯國君高位,隱居耕種。
李固一到國丈門下就發現了梁商的問題,他個人修身很嚴謹,但是性格溫和柔弱,約束不了子弟。李固想讓梁商先整治風化,然后退辭高滿之位 。梁商固然為人低調,可這也并不代表他不想當官。事實上他很想當官,只是為安全考慮,才選擇了低調保身哲學。李固竟叫他為了一個鏡中花水中月的虛名,告別權力去當農夫? 梁商當然聽不進去。
秋,閏八月一日,出現日食。冬十月,烏桓進犯云中郡,擄掠一番后撤退;度遼將軍耿曄追擊,沒能取勝。十一月,烏桓把耿曄圍困在蘭池城(云中郡沙南縣);漢朝派數千人前往營救,烏桓撤退。
十二月三十日,京師地震。
永和元年(公元136年)
春,正月十五日,改元,赦天下。冬,十月七日,承福殿火災。
十一月二十七日,太尉龐參被罷官。十二月二十六日,任命司空王龔為太尉。
王龔痛恨宦官專權,屢次上書陳述他們的罪狀。黃門令、小黃門、中黃門等宦官指使門客上書誣陷王龔;漢順帝令王龔立即到廷尉獄說清楚。李固為此給大將軍梁商上奏記:“王公有堅貞的操守,卻被讒佞小人陷害;眾人聽聞,無不唉聲嘆氣,心生恐懼。三公地位尊貴,沒有親自到廷尉獄申訴的道理;就算他真的對朝廷有些許不滿,也應該讓他自殺。按照慣例,如果不是大逆不道的罪狀,三公不接受審訊。如果王公突然發生意外的變故,那么朝廷將背負殘害忠良的惡名,而群臣也將失去應有的救護忠良的節操!常言道:‘善人在患,饑不及餐。’(為了救助好人,連飯都來不及吃)說的就是這個時候!”于是梁商向漢順帝進言,這事兒才算了結。
[點評]
當初,宦官十九侯并沒有做什么壞事,后來,以孫程為首連死多人,現在十九侯只剩下不到十人。這幾個人回到京城,膽子比先前大了不少,開始利用在順帝身邊的工作之便,收受錢財,替人辦事。現在宦官們也都有豐富的宮廷斗爭經驗了,他們現在手頭也不差錢,還養起了門客。王龔上書極陳宦官專權之害,此舉當然會引起宦官們的集體嫉恨。于是他們讓門客密集上書誣告王龔。
順帝讓王龔到朝中把情況交代清楚,王龔眼看就不保了。吃過奶媽和宦官誣告之虧的李固可謂感同身受,他請梁商出手相救王龔。有國丈梁商出來說公道話,王龔這才化險為夷,如果換個人出來說公道話,根本就沒有任何效果。因此,什么人說比說什么重要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