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文溪
標題本是“洗澡時讓人悲傷的溫度”,思來想去,覺得這標題多沉悶吶,便提了文章關鍵的兩個詞來替代,雖依舊不唯美,但筆者粗鄙的認為這讓人悲傷的溫度是的確頂美的。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過這樣的感受,在浴室洗澡,熱水剛接觸皮膚的剎那,會有一陣不易覺察的悲傷涌出,隨即又消失。
在不停調節溫度,試圖尋找一個最舒適的溫度的過程中,曾經某一刻的某一水溫,又或許就是你選擇的最舒適的溫度,伴著蒸騰的熱氣,水流傾注而下,從秀發不住流淌而下,進而浸濕全身,任憑溫馴的水流擁抱著你,慢慢地,點點悲傷逐漸彌漫開來……
然后,你陷入了深沉的呆滯。我用了“深沉”這個詞,因為我覺得這個時候的你,是很深沉的,你的思緒飄到十里外甚至更遠的鄉野,你的靈魂飛到曾經愛過的那個女孩身旁,你的回憶停留在過去無數次懊悔的想象中……你呆呆望著瓷磚貼駐的墻面,感受水流傾注的快感,這時候的你比任何時候沒緣由的發呆,都更深沉、更悲傷。
我知道,被溫柔的水流包裹的你,想到的一定遠比我所描述的畫面更豐滿更生動,因為這世界獨一無二的你正在感受這世界最美麗的悲傷。洗完澡,拭干水珠,這悲傷好似也早已消失,甚至你感覺不到自己曾因為這水流而悲傷過,也不知道是在哪一刻,這悲傷悄悄消失的。
當我這樣說的時候,你是不是也想起了昨天洗澡時發的呆?你是不是想不起那時的自己腦海中浮現的是什么?你是不是現在又泛起了一陣悲傷?“歐,抱歉,并沒有!”或許你是這樣回答的。這自然是正常的,然而文章開頭筆者便設下提問“不知大家是否有這樣的感受”,如果你繼續看下來了,那你大概潛意識中便是承認有過這樣的感受,又或者你只是想來看看這無知的作者在寫什么荒謬的文字呢。實則,筆者自己想想不免也覺得很是荒唐啊!
是虛空還是看破,是缺了安全感還是孤獨,是什么讓你覺得悲傷,你說不出來,我也說不出來。我只知道,這世界上有這樣一種悲傷燃起過在我的心頭,我不知道它為什么存在,也不知道它為什么消失,但我知道,它很美麗。
或許那時候你覺得仿佛就只剩下自己,活在這個獨立出來的,孤獨世界;或許你是懊悔犯下的愚蠢錯誤,留下了收拾不住的多么尷尬的爛攤子;或許你是懷念童年的紙飛機,飛躍成長的版圖,卻丟失了頂要好的玩伴;或許你是期待明天的早餐會更豐盛,陽光會更燦爛,笑容會更迷人;或許你也會想,如果那一天的某一刻沒有遇見他/她,做了年少時說了卻沒有做的事,或是,說了那時做了卻沒有說出的事,一切的結果會不會不一樣,現在的你會是更好或是更壞,未來的你會更棒還是更糟?
...... ......
情感太多了,回憶太多了,假設太多了,水溫太舒適了,悲傷便也隨著多了起來。好在關了水,調了溫度,憂傷好像便能立刻消失了,這份悲傷好像是我可以控制的悲傷,是很快便能遺忘的悲傷。這份悲傷的美麗之處在于,它帶給你豐滿的情感,讓你活的更像個人;它帶給你回憶,讓你不忘往昔歲月,勿忘心安;它帶現在的你去找未來的你,它會告訴你,不可以更糟要變得更好......我想這份悲傷是不易覺察卻存在于我們每個人潛意識中的悲傷。
如果45度是仰望天空后唯美的憂傷,那洗澡時38度悲傷是另一個美麗而深沉的悲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