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自古以來就有“禮儀之邦”的美稱。
? ? ?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作為中華民族的傳承人,我們肩負著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精髓,使“禮儀之邦”的美名享譽中外的重任。
? ? ? 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有一句名言:“禮貌使有教養的人的第二個太陽。”一個注重自身修養、注重禮儀的人才有可能成為優秀的人、有用的人、品行兼優的人。
? ? ? ?說到這兒,大家都可能會問了,什么是禮儀呢?簡單地說,禮儀就是禮節和儀式。它是種約定俗成的規范,使維系社會正常生活而要求人們共同遵守的最起碼的道德標準,是人們在長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漸形成的,并且以風俗、習慣和傳統等方式固定下來的準則。對個人來說,禮儀就是一個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養、交際能力的外在體現;對社會來說,禮儀是一個國家社會文明程度、道德風尚和生活習慣的直觀反映。禮儀貫穿于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生活中處處皆有禮儀。 一個人懂得禮儀、遵守禮儀,就會提高處事能力、提升人格魅力、體現內在修養。禮儀是一門學問、更是一門藝術,需要我們去思索和遵循。
? ? ? ? 那么禮儀的作用何在呢?
? ? ? 在越來越重視合作和交往的今天,禮儀已成為道德實踐的一個重要環節。從道德角度看,禮儀是為人處世的行為規范;從修養角度看,禮儀是人的內在素質后修養的外在表現;從審美角度看,禮儀是一種形式美,是心靈美的外化;從傳播角度看,禮儀是一種信息,通過一個媒介表達出尊重友善的情意;從交際角度看,禮儀是一種技巧,使交際中有效的溝通方式;從民俗角度看,禮儀是待人接物中約定俗成的習慣做法;從法制角度看,禮儀是維護社會秩序、治國安邦的途徑之一。
? ? ? 禮儀是一門學問,有特定的要求。在家庭、學校和 公共場所,禮儀無處不在,滲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從內容上看,有儀容、儀表、言談、舉止、待人、接物等;從對象上看,有個人禮儀、家庭禮儀、社交禮儀、公務禮儀、商務禮儀、習俗禮儀、文書禮儀、涉外禮儀、職場禮儀等。不同的場所,有不同的禮儀要求。如果我們不講禮儀,就可能傷害別人,也使自己難堪,甚至無法適應現代社會。
? ? ? 要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首先要學會文明交往、禮貌待人。如果一個人缺乏對人的基本尊重和禮貌,那他就會喪失自尊、自重、自信、自愛,就會缺乏與人交往的親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