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篇文章,標題是為什么我留在家鄉。我此刻想說為什么我選擇在外漂泊。最開始想要遠離是因為高考失利,我面子掛不住,只想盡可能的逃離那座城市。走的遠遠的,不去管那些別人可能說出的閑言閑語。而現在,我漂泊在外,即使混的亂七八糟、慘不忍睹,也死扛著不回家是因為,我怕!怕看到家中鬢角已斑白的父母對我操心的樣子。
現在的我,二十五歲,長得普通,不會化妝,不會穿衣打扮,心地善良,情商很低,剛剛辭去了一份穩定的工作,正在勞心勞力的找新工作、新房子。這樣的我,在一線城市做著和三線城市完全沒有差別的文職工作,賺著比三線城市看似多一點的工資,那多一點也被多一點的房租消耗。除了上班就是回家吃飯睡覺,當然,現在工作也沒有了,只剩下吃飯睡覺了。諾大的城市,它的光鮮亮麗,它的色彩斑斕完全照不到我身上,我像個灰色的陰影在角落蜷縮。可我仍然在這做大城市生活著,我艱難的走著,也回頭看看自己,活的這么狼狽為什么不回家?我也有偶爾會變得迷茫。
身邊的人問我,這么執著于這座城市,你有什么夢想嗎?有什么野心嗎?
我說,沒有。
我沒有夢想,沒有野心,我只是普通人,一個大城市里轉眼就被遺忘的普通人。
那為什么不回家?家里有父母時時惦念,在他們眼里你是全世界而不再是普通人。
可是,我就是不想,讓他們的全世界只有我。所以我不想回家。
以前我們家有點窮,過年備不上年貨,只有爸爸單位發的一大袋柚子過完整個冷清的春節。現在我們家不那么窮,媽媽已經可以偶爾出門逛逛街,買幾件稱心的衣服,過年家里也備足了零嘴。這其中的原因在我也不在我。因為我現在畢業了,不上學了。對!這就是原因之一。高中的時候,有一次別人來家做客,問起,孩子還要繼續讀書嗎?女孩子而已,你們家家境又不太好,別讓她讀了。我記得我媽當時說了句很俗的話,女孩子又怎樣,家里砸鍋賣鐵也要讓她讀下去啊,不然以后沒出息。
可是我終究是辜負了,我記著媽媽這句話,我要有出息,可是我考了個三流學校,看著媽媽每年東拼西湊著一萬多的學費。即使我不像一些人一樣整個大學都在花枝招展的攀比,可我也沒有像一些人那樣在大學中就懂得了謀劃自己的生活賺取學雜費。縱然我從不間斷的兼職積攢著自己的生活開銷,仍然無法抵消我內心深處的愧疚。從那時候開始,我越來越不想回家。我不想,看著他們為我花那么多心思,我怕,所以我逃跑了。
我的父母,越長大,我越加懂他們的苦心,越加害怕看到他們為我操心,被我傷害。有一篇文章寫到過,我們總是對陌生人溫柔,而對家人冷漠。我就是這樣一個總是在外莫名溫柔,而習慣向家人埋怨亂發脾氣的人。我不想回家,我怕這樣的我會一不小心傷了他們的心。
我知道我的父母想念我,我知道不論我在外還是在家,其實他們對我的關心都不會少,可是至少我不在眼前,他們對我的操心會少一點。每次節假日回家,待的時間很短,媽媽恨不得掛在我身上,每天花很多時間和我相處,在我走的時候,把我行李箱塞滿了吃的,早就做好的熏肉、辣椒都裝在了瓶子里。甚至香蕉、葡萄、橘子、蘋果都要拿個大袋子讓我提著走,洗碗布、肥皂也怕我不夠用。
所以我不想回家,我不想看著她們滿心滿眼都是我,而忘了自己。
我在外奮斗,即使我一無是處,即使我吃不飽穿不暖。我不說,他們不知道,他們不必那么擔心。我不想他們知道,二十多歲的我,已然成年,還把自己生活過得一團糟。
現在的我在外漂泊,他們可能會擔心,但他們看不到,他們也可以想象我過得很好,他們也會擔心,但不會為我忙前顧后,不會為我勞心勞力,可能還要承受我的抱怨。
這樣就很好,雖然他們是我的父母,可是仍然要過他們的生活。我已經長大,我也有我自己的路要走。
我聽著他們在電話里告訴我今天又吃了什么好吃的菜,又有哪個親戚辦酒擺席,又打牌輸贏了多少,然后問我一句最近的怎樣。我告訴她們,我很好。
這樣就很好了,我知道我在逃避,我知道我的行為看上去是荒誕可笑的借口,可是,即使我混的不好,我仍然不想回家,聽著他們絮絮叨叨說著自己的生活,沒有我的生活,他們有了自己的空間和自由了。這樣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