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菽麥
晚上領了快遞,在沙發上拆,被旁邊的婆婆看到了,看了一眼書名,《學會花錢》,頓時她樂了,“花錢誰不會呀,還需要學啊?”我笑而不語。就像她說的,花錢誰不會呢?
可是真的給你一百萬,你知道怎么花嗎?你知道怎么花才能花的有價值、花的帶著幸福感嗎?不知道沒關系,因為書中都講了,本書號稱“零基礎也能一點就通的金融智慧,看懂價格,花對關鍵的每一分錢,拒絕智商稅”。
就像比爾蓋茨說的,“巧妙地花一筆錢和掙到這筆錢一樣困難”。本書頁數隨少,可每一章都值得推敲。而從本書中,主要感受到了三點內容:
1、通俗的經濟學中的術語;
2、學好數學對于提高花錢能力的重要性;
3、金錢對于人生的意義;
通俗的經濟學中的術語
本書作者野口真人是日本金融和證券方面的專家。在本書中,他基于金融學、行為經濟學、概率論和統計學,系統的總結了關于商品的價值和價格、現金流量和現值、時間對價值的影響、概率在決策中的作用、風險和回報的選擇等知識。通俗的語言,生活化的場景,幫我們揭開了金錢真相的面紗,也讓我這個金融的門外漢了解到了另一個世界的精彩。
消費:為了滿足欲望而消耗資產、服務等的行為。
比如工作了一周了,周末想放松一下,約人吃個飯,看的電影什么的,這都屬于消費行為;
投資:為了增加將來的資本,而投入現有資本的活動。
形象點說,如果我在某個事物上花了100快,那么日后就期望它帶給我多于100快的回報。若你問炒股算不算投資?那就得接著看投機的概念。
投機:做好會虧損的準備,挑戰一下,看是否能夠獲得比付出的金錢更多的回報。
所以,炒股、賭博、買彩票,都屬于投機行為。
說起賭博,大眾的參與度其實還是沒有買彩票的高,而彩票中獎率很低,為什么還有那么多人想買彩票呢?彩票就是一個“明知會遭受損失,還是讓人不由自主的去購買”的坑,而一等獎的獎金更是讓人忍不住想要冒險,買的時候總會再想,也許我就是上天垂憐的那一個,從而忽略了購買彩票的不確定性。
而這就運用了行為經濟學丹尼爾的理論:人們對于較低的概率會反應過度,對于較高的概率則會反應不足。所以,人們會高估了一等獎中獎率幾乎為零的概率,低估了自己不中獎的概率。典型的案例就是,汽車的事故率要高于飛機幾百倍,但人們還是會毫不猶豫的乘坐汽車,而很少考慮發生事故的概率,相反坐飛機的時候卻很害怕。
效用:是指對于消費者通過消費或者享受閑暇等使自己的需求、欲望等得到的滿足的一個度量。
簡單的說就是滿足程度。那怎樣提高效用?當人們實際獲得的收益大于預想收益時,感受到的效用會更大。比如一直很苛刻的老板,本來就不期望過年能發什么大紅包,結果你年終獎比去年多了兩倍,讓你深感意外,這時你的幸福感滿足度就會很高。
學好數學對于提高花錢能力的重要性
之所以說數學,是因為有很多需要花錢的時候用到了概率論和統計學的知識,來判斷了你的花錢行為的科學性。而很多時候,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這些問題的時候,根本就來不及用到這層腦細胞,就武斷的下了結論。
比如拋硬幣,當拋了100下都是正面朝上時,那101下正面朝下的概率有多大呢?很多人想著都拋了這么多次了,總該朝下了吧,而事實上朝上和朝下的概率每次都是50%,這個概率不會因為你已經拋了100次而改變。
再比如一個私人銀行部門中的一個客戶經理,他曾經拉到過1000億日元的存款,而他的技巧就是“只瞄準資產在30億日元以上的人”。雖然一開始他很不愿意接受,因為這個人口的比例在日本實在是太少了,而且尋找起來非常難,但一旦他成功的獲得了一個客戶之后,那位客戶就會陸續向他介紹自己的熟人,而一個資產30億日元的朋友,資產肯定也不會少,所以,這就是他成功的秘訣。在如此低概率的目標群體里做業務,需要的不只是堅韌的毅力,還需要卓越的計算能力來判斷這些行為背后的概率。
所以,如果能學好統計學、概率論等小知識,并運用到我們日常的經濟中,對于花錢賺錢來說,都是極大的好處。
金錢對于人生的意義
金錢,是我們生活在這個世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果沒有錢,日常生活的幸福感估計不會高,但有很多錢,效用也不見得很高,所以,錢只能輔助我們,萬不可因為錢而混淆了人生的意義。
現金是死的,人是活的,這個世界因為人才能產生現金流量,而錢只有流動起來,它也才有存在的意義,所以在金融世界里,大家把人的價值看的很重。一個人只要有創造現金流的能力,就不怕沒錢。同樣,我們在慎重管理金錢風險的同時,活出更好的人生,這才是金錢對于我們正確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