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樣的需求值得去滿足?
肯定是滿足了之后能夠帶來巨大回報的需求。
有句話是這么說的:在為客戶創造價值中實現自身價值。
滿足需求其實就是在創造價值,創造的價值越大,獲得的回報也就越大。
但是不同的需求,是有不同的價值的。
有些需求很緊迫很重要,不滿足就會危機生命,有些需求可有可無,是否滿足都沒有什么影響。
關于滿足需求帶來的價值,我認為可以從下面幾個維度來考慮:
用戶數量
單次價值
需求頻次
替代方案
用戶數量。這是最重要的指標,極端點說,如果擁有需求的只有你一個人,又能夠創造多少價值呢?即使每個用戶價值很小,但是架不住人多啊,滿足這樣的需求,能夠帶來的價值肯定不低。你看,不管是百度、阿里還是騰訊,其崛起的基礎都是龐大的用戶數量。
單次價值。每次需求的滿足,每個用戶能夠帶來多大的價值呢?比較典型的就是高端奢侈品,就是要貴到上天,通過鄙視普羅大眾來彰顯格調。雖然用戶數量不會太大,但是只要單個用戶的價值足夠大,需求就有價值。法拉利一年也賣出不多少臺,但是單次價值高啊,2016年賣出8014輛,凈利潤就達到了31.30億元人民幣。
需求頻次。這是衡量需求強弱的一個重要指標。餓了要吃飯,這樣的需求頻次就很高,需求也很強。即使需求的用戶數量小,單次價值也不高,但只要頻次很高,這樣的需求就有價值。例如寫字樓周邊的餐飲,做的基本是固定顧客的生意,這些顧客每次消費的金額也不高,但是一日三餐頻次高啊。
替代方案。經過人類這么多年的努力,幾乎任何“麻煩”都已經存在了解決方案。沒有替代方案的需求,大多存在于未來,在現在科技還不能觸達的地方。所謂的紅海藍海,不就是替代方案多寡的區別么?渴了要喝水,這樣的需求你能夠找到多少解決方案?水、茶、酒、果汁、牛奶……,更不用說底下的細分類目了。
需求的替代方案非常多,是否還有必要去滿足呢?相比替代方案,滿足需求能夠提供什么額外價值呢?這個額外的價值是否能夠超過替代方案的切換成本呢?這些問題,都是需要考慮的。
常說要滿足核心用戶的剛性需求,其實也可以從這幾個維度去理解:
核心用戶其實就是使得用戶數量 × 單次價值 × 需求頻次的值最大的用戶;剛性需求其實就是用戶數量大、需求頻次高、替代方案多的需求。
簡單來理解一個需求是否值得去滿足,我們可以構造出這樣一條公式:
???滿足價值 = 用戶數量 × 單次價值 × 需求頻次 - 替代方案
用戶數量、單次價值越大越好,需求頻次越高越好,替代方案越少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