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日更,日更千字!這是《30歲不晚》系列的第二十三篇。我的目標是寫滿365篇,然后再決定是否繼續寫下去。
有種很不起眼,但很特殊的能力,大多數人都沒有意識到,甚至也從來沒有想過,這種能力,可能給生活帶來什么樣的變化,那就是“整理”。直到今天,我才發現,整理是如此重要的能力,很多人都有大部頭的著作,專門來研究整理,教人整理。有人就是憑借著超凡的整理能力,成就了自己的人生。當然,關注到整理,并不是自己也希望借此登上人生巔峰。只不過比照自己的生活,以及這么多年丟三落四,邋遢雜亂的習慣,才發現,原來自己一直缺乏這樣一種能力,以一種非常低效的方式在生活,更可怕的是,30年了,直到今天,我才發現這個問題。
“整理”通向的是時間管理,通向的是高效率的生活和工作。據說著名的日本管理學家,大前研一先生,他不僅將自己的辦公桌整理的極度整潔,而且還將家里書房的桌子和辦公室桌子收拾的一模一樣,就是為了提高效率。一直以來,我都堅信一點,這個社會缺少的,從來不是口若懸河的夸夸其談者,而是穩扎穩打,將別人眼里,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做到極致的人。我覺得,大前研一先生這樣安排自己的辦公場地,就是做到極致的典型例子。再反觀自己,反觀身邊的人,有多少人,能夠把“辦公桌收拾干凈”這件小事,做到極致。再說時間管理,有誰敢說,自己身上沒有發生過,因為物件的擺放和再尋找問題,而白白浪費了很多的時間。如果有一個跟蹤記錄,把這些時間合并到一起,該是多少?能創造多少效益和價值呢?
當然,推己及人。不得不承認,自己在這一方面,是極其糟糕的,甚至可以追溯到孩提時代。如果把曾經因為整理不到位浪費的時間,累加起來,那絕對是一個不敢想象的數字。那么接下來改怎么做呢?毫無疑問,行動起來,先把物整理清楚,大膽的把不需要的東西全部扔掉。給自己一個干凈整潔的辦公桌,一個干凈整潔的住所。物的層面收拾的同時,依照一樣的邏輯,思維層面也需要整理,而不是放任自由,一盤散沙。物件需要柜子,需要收納空間,思維也是如此。把大腦想象成若干各有分工的區域,然后把對應的內容放進去,需要的時候,快速的拿出來。整理自己的物,整理自己的思,在接下來的日子里,這就是自己的核心工作。
形式和內容相輔相成,表面看來,整理術側重的是形式優化改進,但我覺得完全不是這樣。通過優化,我們的東西會被擺放在最恰當的位置,我們的思維會變得更加的清楚,我們生活的世界也會顯現出他的脈絡,所以,整理必然會帶來高效,提升自己的智力,讓生活完全換一副模樣。
汪小六
2017.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