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人溫暖如春的時候,可能想不到另一群人還在瑟瑟發抖。最近,幾個省份禁止燒散煤動了真格,但“煤改氣”卻沒有及時跟上。這事完全可以做得體面一些。
散煤危害確實大大大
11月29日,山西忻州一工地工人被拘留。為什么呢?因為燒煤取暖。不討論這樣的處罰是否站得住腳,只說一下燒散煤的危害有多大。
2016年,同樣是山西,臨汾市二氧化硫年平均濃度為83微克每立方米,到了12月,總體數據立馬飆升到348,4倍之多。12月和全年平均水平中的變量在哪呢?就是采暖這一項。而且,仔細觀察可以發現,臨汾市二氧化硫濃度峰值,大多出現在每天20點-23點之間,這符合居民采暖燃煤規律。
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二氧化硫24小時平均濃度準則值為20微克每立方米,供暖季的臨汾超標15倍。最要緊的是,二氧化硫是氣體,普通口罩根本沒轍。
燒散煤是沒有辦法的事。相信大家都能理解,如果有條件,誰不愿意用天然氣,誰不愿意用電。但用散煤帶來的嚴重污染,也是確鑿的。環保部認為,去年供暖季發生的重污染天氣過程中,二氧化硫濃度明顯升高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民用散煤。
最近,京津冀三地聯合印發實施《京津冀能源協同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年)》。到2020年,北京平原地區基本“無煤化”;天津除山區使用無煙型煤外,其他地區取暖散煤基本清零;河北平原農村地區取暖散煤基本清零,山壩等邊遠地區農村取暖用煤總量控制在800萬噸以內。
為治理霧霾,國家自2013年起在北方地區實施煤改氣,要用天然氣來供暖。但是呢,一直沒有玩真格的。這次,通過河北、陜西、山西等地的網友反饋,確實是不讓用散煤了,不容商量,不容置疑,必須照辦。
不讓燒煤,供暖又跟不上
供暖跟不上的范圍,不敢瞎猜。在微博上,有不少人抱怨。但穩妥起見,只引用官方媒體的說法。
據陜西廣播電視臺的報道,在陜西農村的幾所學校中,因為燃煤鍋爐被拆除,導致在校師生無法取暖,難以過冬。為了達到減少污染的指標,學校把燃煤鍋爐先拆了,但尷尬的是,學校既沒有天然氣管道接入,也沒有能夠承載全校空調供暖的大功率變壓器。
據央廣網的報道,山西省臨汾市為遏制重污染天氣,于今年冬天設置了155平方公里的“禁煤區”,家家戶戶陸續拆卸掉燃煤鍋爐,并且家中不再留有散煤。但是呢,在臨汾東城地區,被禁止燃煤取暖的家庭,遲遲沒能迎來暖氣,晚上的氣溫已經普遍在零度以下,老人孩子凍得不行,就是沒暖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