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工作、讀書、思考,全年完成32本書,較15年之前幾乎不讀書的自己,已經有了很大很大的進步。在這個觀念一次次被打破又重建的過程里,越發清晰地看到自己想要的生活,也更加明白為了理想化的生活要付出怎樣的努力。一直贊同一個觀點,讀書的路上,最初要用“量”來堆砌,有了基礎,才知道自己更喜歡哪個主題,才開始會選出適合自己的書。剛開始要做的就是見什么讀什么,你見都沒見過,怎么能知道自己喜不喜歡呢。要始終堅信,量變才能達到質變,讀書、寫作、學習、工作,任何事情都是如此。
但是,不能急。如果你跟我一樣,一年只能讀30本書,或是一個月只能讀一本,千萬別去盲目追逐那些一天讀一本的大神或是逼著自己去嘗試這種很難做到的事情。也別自暴自棄,等著遇到更好的時機或事更好的環境才開始,你就靜下心來,每天都看那么一兩頁,思考這一兩頁帶給你的東西,就足夠了。終有一天你會愛上讀書這件事,到一種不讀不行的程度。
01
年初第一本,《我已與一萬億株白樺相逢》,起初被封面吸引,讀了便放不下,是游記也是散文,是紀實也是小說。作者平心靜氣地描述,我卻看的熱血澎湃,越發渴望遙遠國度的世界。“旅途最可珍惜的永遠是這些那些偶遇的人們,可以重逢或者永不再見的人們。風景永遠在那里,只有我們才是彼此一瞬而過。”不僅旅途如此,人生也是如此。未來,你可能不會記得你路過了哪些站臺,可你會一直記得在站臺里曾與某個人四目相對的那個瞬間。
02《沒有意義,就沒有搖擺》
曾陪自己顛沛流離過的一本書,跟閨蜜一起買到這本書的前后一段日子,大概是自己最好的年華,無憂無慮,有愛的人陪在身邊,雖然睡眠不佳,卻也因為糟糕的睡眠寫了很多值得珍藏的日記。我這個偽文青,從一開始不愿聽流行轉去聽NewAge,到后來瞎聽JazzHiphop、Chillout、民謠、古典,到現在也算是能稍微懂了那么一點點。村上說過“回想起來,書和音樂在我的人生中是兩個關鍵物。古典也好爵士也好搖滾也好,不會挑挑揀揀,只管一路聽下去。大凡好的音樂,無關乎類型,都主動側耳傾聽。而若是優秀音樂,也會深受感動。人生的質地因為感動而得到明顯變更的時候也是有的。”對于總愛失眠的人會尤其依賴音樂帶來的情感變動吧。
03《斯通納》
16年的各大讀書榜單里大概都會有這本書,平凡到不能再平凡的一個人的一生,很多細節的刻畫令人著迷,伊迪絲的歇斯底里,與女兒的情感隔閡,甚至連死亡前的種種都描寫地那么棒。這個世上很多人處心積慮想要獲得那么哪怕是一丁點的成功,而我和斯通納一樣,不求完美的生活,卻希望追求過完整的自我。對待任何人任何事都報以最最真誠的態度,善良、凡事為他人著想,不因權勢或自己的“錢途”而做出任何違背內心的妥協。我就這樣陷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安穩度日。
“在麻木、冷漠、孤絕的背后,這種力量還在,強烈而穩定,它永遠都在那里。”
04《沒有女人的男人們》
- “年輕的時候經歷一些寂寞孤單的時期,在某種意義上也是有必要的吧?就和樹木想要茁壯成長必須抗過嚴冬是一樣的。如果氣候老是那么溫暖,一成不變的話,連年輪都不會有吧。”
- “音樂具備這種清晰地喚醒人的記憶的功能,有時這種喚醒甚至讓人痛徹肺腑。”
-“ 回想我二十歲的時候,浮現在我腦海里的都是孤獨和寂寞。我既沒有可以溫暖自己身體和內心的戀人,也沒有可以推心置腹的好友。每天都在無所事事中度過,對于未來沒有任何憧憬。幾乎是把自己深深地封閉起來。有時候一個星期也不和任何人說一句話。這樣的日子過了長達一年。很漫長第一年。至于那段可稱之為嚴冬的時期,是否給我這個人的成長留下了寶貴的年輪,連我自己也說不好。當時,我也是每天晚上從圓形船窗眺望外面的冰做的滿月。厚二十公分左右、冷冰冰的堅硬而透明的月亮。然而,沒有人陪伴在我身邊。我一直是孤單一人眺望著它,沒有能夠和任何人分享那月亮的美麗與冰冷。”
- “不急于做難以達成的事,不持續同樣的行為模式,在不得不說謊的情況下盡可能地不編大謊。”
- “在這世界上,有彬彬有禮的人,有機智敏捷的人。當然兩者都屬良好資質,但是在更多場合,機智敏捷的比彬彬有禮更勝一籌。”
以上,大概就是我們為什么都愛村上的原因。
05《有鹿來》
在異國他鄉努力生活,雖然會寂寞孤苦,卻也充滿了鮮活有趣。如今依舊深刻記得,作者描寫的口味非常重卻又很好吃的日式拉面、幾間古舊的書店、導師留學生在家里聊到深夜里做的那碗素面。想去日本逛書店、買文具、看展覽、吃壽司拉面的心思越發強烈。《海街日記》里幾個小姐妹的生活狀態多讓人羨慕呀,每年夏天摘下梅子,釀成酒,許多年后喝起來該是多幸福的一件事。啊,我們最最缺少的就是這種隨時發現小確幸并為此倍感欣喜的能力。
06《山居雜憶》
當自己80歲的時候,不知會回憶些什么。這位老太太,將自己的瑣碎回憶寫成了一本大厚書,講了些生活瑣事、一些周圍人的“八卦”、幾個深埋在記憶深處的美味食物、特殊時期被趕出家門的遭遇(然而根本看不出她的任何一絲負面情緒),整本書里沒有任何雞湯般的說教,也沒有對時間飛逝的感慨,就是一點一滴的記錄,估計也是位寫日記的主兒,不然怎么會記得那么清楚呢。文字雅淡,沒有任何裝飾,卻非常討喜,老人經歷了物是人非,時代變遷,如此平心靜氣,定是在如水的時間里,凈了心神。
07《梵高手稿》
擇一事,終一生。即使貧苦,卻總也不忘初心。從一封封書信里看到梵高對藝術的敬畏,他說“藝術是善妒的情人,需要我們投入所有的時間與精力。可一旦我們真的全心投入了,她卻轉身而去,唯留追求者的苦澀,除此之外,我一無所獲。好吧,我能做的,只有不斷地嘗試,戰斗不息。”
看到了他的初心與堅持,“我有幸找到了自己的事業,可以為之投入全部身心和靈魂,而這份職業又能給予我啟發,賦予我生命的意義。”所以,你追求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