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了羅胖對于傅盛關于認知升級理論的講解,心中不由佩服不已,在這個學習中,我學習到了三點:
第一,認知的四個境界。
傅盛將認知的境界分為四個: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知道;不知道自己知道。其中最高的境界應該是不知道自己知道,這也是諸如經驗、靈感這類無法解釋的東西存在的一種解釋吧!很多時候直覺就能解決很多事情,但我們說不清楚到底為什么會有那種直覺的,這就是不知道自己知道的一種表現。我覺得目前的自己處于知道自己不知道的狀態,我知道世間有好多事情本來以為自己是知道的,但是在以后的日子里卻經常發現自己之前想的是不對的。不斷改變自己對某個事物的認知,這就是所謂的成長吧!
第二,人與人之間唯一的差別就是認知。
很多時候,我們都會覺得別人比自己強,覺得別人比自己的能力強,比自己更優秀,我們以為是別人先天比自己聰明,但傅盛告訴我們,并不是這樣,之所以覺得別人比自己強是因為那些人有著自己不知道的認知。這樣想來,也不是沒有道理,因為別人的認知比自己的高級,比自己了解食物更透徹、更全面,所以在處理一個問題的時候,站位的高度是不一樣的。就像你和領導之間的差距,在處理問題的時候,領導的站位一定是在整體運行的高度上的,而你就是在自己的高度,即便是自己拔高了站位,也幾乎只能是站在自己的主管領導的高度,而不可能一躍成為領導的高度,我們當前水平能做到的只有理解。
第三,普通人升級認知的三個重要途徑。
1、永遠保持否定自己的狀態,知道自己不知道。這并不意味著消極的否定,而是一種具有挑戰自我的否定。這是自我認知升級最基本的途徑。你以為你真知道的事,未必真知道。就算你真知道的事,也不能讓別人誤以為你真知道和全知道。(有些深刻了,自己在心里默念了好多遍了,期待某天它的含義我突然領悟。)要相信任何一個話題都有無窮無盡的深入空間。
2、永遠不停留在知道,重要的是把知道變成行動。以為自己認為很重要和真的認為很重要,往往不是一回事。知行合一,是提高自己最直接有效的方式。這一點對于我來說非常重要,在別人看來,相比于同齡人來說,我知道很多道理和理論,但是我依然沒有過好自己的生活,依然沒有讓生活朝著自己期待的方向發展,為什么?原因其實就是沒有做到知行合一,我知道什么什么事情很重要,我知道我該做什么什么,但是我沒有去做,效果跟不知道是一樣的,甚至還不如不知道輕松,畢竟不知道的話心里是沒有負擔和沒行動的愧疚的。
3、永遠和比你知道的多的人在一起。這應該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了。跟什么樣的人在一起,生活就會朝著什么樣的方向發展,就像《我的前半生》中的子君,因為有唐晶和賀涵這樣的朋友在身邊,她才沒有一直沉淪在婚姻的不幸、沒有沉浸在買鞋的銷售業績中,才能成為后邊各種能力集一身的榜樣,就像她自己說的,如果沒有唐晶和賀涵,她可能會在這個世界消失。想要自己的認知快速升級,最簡單有效的方式就是找到身邊認知比自己高級的人,多交流多學習,無形中自己的認知就會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