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曲呈呈
個人簡介:王東,西南財經大學03級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碩士,曾履職職業警察、國家高級導游、飯店與餐飲業高級職業經理人、譚氏官府菜全國連鎖餐飲總經理、紫氣東來商務餐廳董事總經理、璞食天作美食概念餐廳創始人,現任邊走邊看文化傳播公司總經理。
1990年初,王東實現了由公安廳警察到國家高級導游的華麗變身。因為大學期間學習日語專業,初到旅行社,王東主要負責日本人到中國的旅行接待工作,當年中國的西安、西藏、桂林、三國等線路格外火爆,入境游客量年年攀升。然而在旅行社工作十幾年間,這個行業發生了太多變化,互聯6+網的發展使得旅行信息更加公開透明,中國氣候環境、食品安全等各方面問題,使得外國游客入境旅行量逐年下降,王東深切感受到旅游行業的瓶頸期,轉身進入民企,進而獨自創業。
文化為根,登峰造極
譚氏官府菜是王東的接手的第一個項目,連鎖店逐漸在北京、上海、重慶等地安家落戶,在文化傳承、技術和品牌空前領先的基礎上,她將注重客戶體驗的經營理念發揮到極致。始于清末民初的中國私家菜翹楚的譚家菜,從養在深閨的國菜精品走入市場化的規模連鎖運營、幾十道千錘百煉的官府菜,配成一席席獨一無二的美食精品,人員的半軍事化管理、服務的細節錘煉,都是為了創造極致的客戶體驗,餐飲的多技術、多工種管理,市場的激烈競爭,給王東的職業發展帶來全新的成長機會。
“餐飲的管理如同一個軍事化運營體系,在開餐的時候,所有人的行為、意識,對品質、服務、客戶關系的理解,在那幾個小時內必須達成高度一致,廚師對技術細節嚴格把控,服務人員對服務規范和流程的完美設計和實施,歸根結底的目的都是一個——追求顧客的最高滿意度。餐飲感受不是一種物理感知,無法具象描述。它更像是一種化學感知,刺激、舒服、不錯或是一般的不同評價,重點就在于你要如何誘導和管理客戶的感受管理。”
王東的團隊曾致力于把官府菜、川菜連鎖化、標準化、產業化。當時中國飯店協會、商務部和商業廳都很支持,“我們在北京設廠,試圖抽離菜品的核心技術部分,實現產品的全面產業化,最后卻是無疾而終。正如我媽媽對我說:‘你會買回鍋肉的調料倒進鍋里做回鍋肉么?真正懂飲食的中國人永遠不會這么做。’袋裝食品借各種添加劑保持其顏成色、質地,那還是食物么?如潑墨寫字,神形兼備而又千姿百態的中華餐飲,連鎖未必是適合它發展的最好方式。法式大餐、西班牙大餐就是個特立獨行的樣板。”
多年的行業磨練告訴她,好廚師如同三代單傳的好中醫,需要掌握天地的密碼,中華文化很難運用具象的描述來歸納。同樣是調一個湯頭,同樣是二兩甘草,不同人搭配出的效果迥乎不同。調料帶回家,即便擁有菜譜也難以做出相同的味道,人和造物沒有共振,便難于駕馭它的走勢。
短短幾年,王東完成了從飯店餐飲業的高級職業經理人,到自我創業的再次轉身。
2004年紫氣東來商務餐廳的首次創業嘗試,2010年璞食天作美食概念餐廳的開業,餐飲從傳統的營銷走到電子商務網絡營銷的時代。但是抽離品質的網絡低價推廣,并未達到她的市場預期。“我愿意將菜品打折、甚至不賺錢放在網絡上面賺一聲吆喝,提升知名度,但是我不愿將僅僅是低價的菜品放上去進行推廣,那樣無法充分展示我們餐廳的精彩程度。”
12年,她高位收手,告別十一年的餐飲時光。有人開玩笑說王東得到高人指點,成功預知國家政策的走向。恰恰相反,她是不愿茫然活在別人結論里的人,她擁有并且相信自己的判斷。
邊走邊看,心旅體驗
重回旅游業并非王東的憑空選擇,卻是充滿自信和把握——“這是產品升級、市場細分的時間節點,與此同時,我們擁有歐洲咨詢產品設計資源與高端客戶的人脈資源,剛好可以做一個高端定制的對接。深思熟慮后我們就開始籌劃,開啟旅行新模式。”邊走邊看文化傳播公司應運而生,根據客戶的需求量身定制旅行計劃和百變的旅游產品,注定不同于一般的觀光型旅游產品,公司運營至今,尚未接到過一次投訴。
不同于尋常歐洲挪威峽灣旅游設計,一改普通北歐旅游規劃——跨越洲際的長途飛行和長途跋涉數小時汽車后,匆匆看一眼峽灣,嘆一聲不過如此的旅行方式,邊走邊看精選峽灣深處的百年酒店,高空低谷,白云深處,幽深壯闊的視覺震撼和連續不斷的味覺體驗設計,讓客人在每天持續不斷的驚喜中完成終身難忘的北歐之旅。
游覽英國牛津等名校的歐洲親子游;商會的境外企業參訪、項目考察之旅;滑雪打球、歐洲自駕的運動式游覽;在日本最高級傳統文化發源地畫和服、做陶器,參禪、問茶的體驗之旅……線路和產品日趨豐富,王東最喜歡的,還是走進法國小鎮的集市、走在普羅旺斯滿是薰衣草的小路上,“那個季節的法國就是一幅油畫,隨處皆是風景。”
體驗至上的獨特產品理念與中國嚴重的拷貝抄襲之風,促使王東有選擇的運用互聯網進行銷售。“盡管我們的產品很難被模仿,但我們自己任然十分注重對產品的保護。自媒體時代,我們通過自身公眾微信平臺、聯盟財大校友會等平臺進行推廣,忠誠的客戶也持續不斷的為我們貢獻著客戶資源。
吃虧是福,內觀成長
每個行業都不似看上去的那般光鮮,王東1990年去西藏,車子在河里、懸崖邊上開,三次險些翻車;嘗試川菜連鎖、產業化的失利;客戶的不理解、變數太多導致誤解甚至虧損……“吃虧多一點是福氣,由著自己的貪欲和執著,總有斷臂而出的時候,該用什么標準評判失敗或成功呢?內觀自己的成長,慢慢的所得和所悟,未必不是一次次的成長和收獲。
關于創業,王東認為一是生意不嫌小,二是有能力買單。“我的目標并非是更高、更大、更強,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佛教來看,這種執著的貪欲會讓人走上一條永無歸途的偏執之路,其實盡力隨緣就好。有時候慢慢來,往往比較好。創業是個人能力和資源的匹配,輸贏皆有擔當,而非依賴父母和他人,這樣才配稱作自我創業。”
于王東而言,人生是一場向死而生的修行,路徑不同,法門各異。維持對世界和新鮮事物的好奇和熱情,歷經生命中的低谷高峰,無所謂成功失敗,不懼怕、不后悔,無遺憾地來過、看過、悟過,即是最大收獲。
責任編輯:吳灝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