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讀書,好好生活,好好地愛。
文/夕子
1
隨著諾獎的公布,村上春樹又被“熱議”了一次。
“陪跑”這個詞多次出現,說實話我不喜歡這個詞。也曾讀過一些關于諾獎獲獎作者的作品,亦了解過諾獎評獎的一些標準。想必村上春樹也應該略知一二的。但為何他提名多年卻沒有獲獎,興許他自己不想為了獲獎而去寫作也未可知。
我得承認,我不喜歡村上春樹,也不迷他。
我對于村上春樹的了解僅限于他喜歡跑步,超級自律,多次成為大眾心里諾貝爾文學獎的理想人選。
我讀過的村上春樹的作品,能說出名字的只有兩部:《挪威的森林》和《沒有色彩的多崎作的巡禮之年》。因為彼時一位朋友非常喜歡,我們便一起閱讀交流。
初讀只覺得村上春樹的語言輕靈,故事也比較清新。他在輕巧的語言里表達出人生的一些失落和絕望。
之前也有朋友在微博上分享了村上小說里的片段,我讀來以為是高中生寫的小說。但不得不說,這封“情書”寫得很好。
他的文字很靈動,將男孩和女孩之間的繾綣情絲表達的細膩而婉轉,帶著青春特有的味道。
那位朋友說他喜歡“喪”的東西,村上對了他的口味。
《挪威的森林》里,渡邊生命里最重要的兩個人,木月和直子都先后離他而去,給過他溫暖的綠子也終究只能是他生命里的過客。《沒有色彩的多崎作的巡禮之年》,多崎作因為名字沒有色彩,遭遇了朋友的背叛、欺瞞和傷害。愛情和友情,在村上春樹的筆下,蒙上了一層黯淡的灰色。
他告訴我們,我們的孤獨,無限大,也無法擺脫。
那些曾經重要的人,都將離我們遠去。
我不喜歡這種日常喪的感覺。但不知不覺中發現,村上用他輕輕的語言,寫出了日常生活中每個人內心的孤獨和隱秘。
我也不例外。我發現,我的生活像極了他筆下的人物。
驚喜跌宕,驚險橫生。
2
前段時間看資料間隙,聽了一堂網易TED公開課,內容是韓雪的《積極的悲觀主義者》。
“積極的悲觀主義者”這個詞,我是第一次聽。但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這種策略精神。
通俗地來說,“積極的悲觀主義者”就是認識到自己的不可能,設想到事情最壞的處境,然后努力去嘗試去改變。
韓雪在演講中提到了兩個例子,一個是她做制片人制作電視劇,想要嘗試4K分辨率在電視上播放。這種技術目前中國只有少數電影在適用,西方電視劇采用的設備和頻道和中國的不同,而且價格昂貴。韓雪和她的團隊歷經6個月,終于克服了這一難關,電視劇成功上映并且取得了不錯的收視率。
第二件事,是她參加《跟著貝爾去冒險》。平日里缺乏鍛煉、恐高的她不僅跟著貝爾上山下河,而且在左臂受傷的情況下,攀爬繩索穿越河流。
有些事,你以為做不到,但多堅持一下,多嘗試一下,也許就成功了。
前段時間和朋友聊天,朋友笑著說我是人生大贏家,考上了心儀的學校,又和喜歡的人在一起。但是背后的付出和苦澀也只有他們陪伴在身邊的人能懂。
為了看書復習,不回宿舍午休,不去食堂吃飯,在教學樓的小窗口買一份吃不出味道的飯菜,匆匆忙忙吃完,去自習室抓緊時間看書、休息,然后上課、趕論文。
和喜歡的人在一起,也沒覺得是自己幸運。曾經大膽邁出第一步,卻在不多的回應里自己縮回頭。也接受過其他人,始終發現不合拍,便不委屈自己,也不將就其他人。亦不勉強自己去逢迎喜歡的那個人,寧愿隔絕也不曖昧,既是對自己的尊重,也是對對方的尊重。
有時候遇不到喜歡的人,寧愿守著自己的世界,也不強行擠進別人的圈子。你要盛開,清風自來。
倘若他來找你的時候,你早已移情,或者身邊早有人相伴,這份“好運氣”也未必會砸到自己。
一直不覺得得到便是幸運,得不到便是不幸。運氣這種事情,好運背后是足夠的努力,壞運氣背后也不乏命運偶爾開的玩笑。
但是自己的未來,不努力去積極爭取一下,獲得nothing的概率不低于99%。
3
語言明明是溝通的渠道。但是有時候太容易因為一些似是而非的言語對號入座,產生偏見產生歧義甚至是對立和沖突。但是越來越沒有解釋的耐心,尤其是對于一些解釋不清的人和事,對方早有觀點,多說無益。
立場不同,看到的事物不同,辯駁不清。說多了,費心力,還不得體諒。
現在別人說什么,我就附和什么。不是因為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而是因為語言的單薄,在很多人眼里容下的是情緒,是偏見,是標簽,是說不清道不明的自我經驗和自我認定。
還有一個原因,我懶。眼前的生活讓我懶惰的沉醉其中,懶得懟人,懶得費嘴皮子。
生活是通往未來的。生活本身的魅力的萬分之一都遠遠勝過貧瘠的語言所能表現的。
向來別人如何對我,我如何對別人。不替別人訴苦,不為自己叫冤。
最近讀到一篇文章,大意是說每個人的圈子雖小,舒服就好。竊以為這句話太對了。以前有一個自己的小宇宙,沒有閑雜人等進來,敞亮、舒適。三五好友,讀書、旅游、寫詩,喝喝茶或咖啡,聊聊天氣和八卦,就挺開心。
現在遇到想要相伴一生的人,韌性似乎更強勁了,圈子甚至可以更小。家庭之外,知己一二,就足矣。從前的風風雨雨,都將散去。
即使過去的朝霞再旖旎,最好的日出總是在明日。
其實有時候想想,還真挺愿意就待在自己原本的圈子里不出來,不來事,更不被來事。
人生在世,總要不斷經歷才能成長。而有些成長,是語言無法表達的,只能自己去經歷、去體會。成長欠奉我們一句對不起,我們欠奉成長一句你好。
早就該和一些不愿提、不愿想的事徹底告別,只是自己一直懦弱,不愿主動面對。
生活是活給自己的,別人說好說壞,改變不了自己的幸福或苦楚。
世間的等待有千百種,最好的那種是來日可期。
世間的幸福也有千百種,最好的那種是未來有你。
最后的最后,認真讀書、認真生活、認真去愛,去守護可以把握的幸福。
希望讀到這篇文章的人都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