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由袁隆平掛帥的“海水稻”項目將在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的試驗基地和金口鎮海水稻稻作改良國家示范基地進行實地測產。
??
同日早晨,彭湃新聞發布了《袁隆平“海水稻”今日測產,未來在中國2.8億畝鹽堿地推廣》的文章,隨后人民日報等多家媒體相繼發布這一消息。
消息一出,網友紛紛表示:"在古代,袁隆平可是要上封神榜被封神的人!"
相較明星今天胖了,明天瘦了,后天又美了就可以動不動上頭條,這才是值得我們花流量關注的事情!
袁隆平,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中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被譽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由于雜交水稻獲得巨大成功,袁隆平先后獲得迄今唯一的國家特等發明獎、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1953年畢業于西南農學院,1995年被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1999年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臺施密特CCD小行星項目組發現的一顆小行星被命名為“袁隆平星”,2000年度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006年4月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雜交水稻為我國糧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貢獻。1976-2005,全國累計種植面積約3.4億公頃, 增產稻谷4.5億多噸。截至2012年,累計示范推廣面積2000多萬畝,增產20多億公斤,為糧食持續穩定增產做出了新的貢獻。
老先生年近九十,還奮斗在科研一線,經常騎車去田里實地觀察水稻長勢。近期還發布了重大成果:“水稻親本去鎘技術獲突破”。這項技術直接受益者將是萬萬千千的種田農戶,尤其是像湖南省這種鎘金屬含量超標的省份(2013年鎘大米事件),為品質糧的銷售以及走出湘土打開了機遇之門。鎘大米在業內已然是湖南省的地域標簽之一,所以省政府、科研單位都在積極尋求技術上的突破。
而現在,袁隆平先生又希望通過耐鹽堿雜交水稻(俗稱“海水稻”)的研發和推廣讓鹽堿地像普通耕地那樣造福人類。全球有9.5億公頃鹽堿地,其中1億公頃(15億畝)在中國,2.8億畝可以開發利用。
此前,袁隆平在2017東亞海洋合作平臺黃島論壇上發表了《海洋科技與糧食安全》的主題演講。他表示,將在3-5年內選育出在鹽分濃度3-8‰海水灌溉種植條件下,產量達300公斤/畝以上的耐鹽堿水稻新品種。“為了使海水雜交稻能夠更好地造福世界人民,我本人和本研究中心均十分樂意幫助其他國家發展雜交水稻,為保障世界糧食安全和促進世界和平做出貢獻。”
在科研之外,很多人都表示袁隆平先生平易近人,質樸務實,曾將獲得的百萬獎金全部捐給窮人。同行對他評價是“不當學霸,不壟斷科研資源,不霸占他人成果,不打壓可畏后生”,在科研界的人,都知道這句評價有多高,當真是“德藝雙馨”。
中國科技評獎委員會這樣評價他:袁隆平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當他還是一個鄉村教師的時候,已經具有顛覆世界權威的膽識;當他名滿天下的時候,卻仍然只是專注于田疇。淡泊名利,一介農夫,播撒智慧,收獲富足。他畢生的夢想,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饑餓。
埋頭苦干,把一生浸在稻田里;宅心仁厚,把蒼生裝在心頭上!????
袁隆平先生,他早已在我們心里封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