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開通簡書以來,注意力由微信轉到這里,感覺這里才是我更加喜歡的地方。窗外,數九寒天;屋內,暖意融融。我品著女兒從英國帶回的咖啡,濃郁的香氣讓我有了一種看電視的欲望。于是,上網搜索,看些什么好呢?
《我的父親母親》?好,就看它!
兩天的時間沉靜在陳小藝和辛柏青主演的翠花的愛情故事里,我被故事情節深深的吸引著,淚眼漣漣的伴隨著翠花跌宕起伏的命運,伴隨著翠花愛的追尋而感嘆噓唏。而最終故事的結局卻又令我深感意外。也許,意外的是對于愛的不同解讀吧。什么是愛?每個人的解讀不盡相同,每個人的內心體驗也大不一樣。有的人認為,愛就是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有的人認為,愛是家庭的和和美美;有的人認為愛是夫妻相伴一生;甚至有的人認為愛是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
電視劇《我的父親母親》告訴我們的愛,卻是以家庭的解體為代價。
一、愛的追求
故事把我們拉回到上個世紀70年代的中國農村,村支書的女兒翠花熱情潑辣、勤勞能干、個性極強,是村里鐵姑娘隊長。她上得廳堂,下得廚房,并且還是村里首屈一指的好姑娘。在家里,她有6個哥哥。她是父母的小女兒,父母寵愛有加。生活在順境中的翠花覺得,只要自己喜歡的人就要勇敢追求。也許,下鄉知識青年陳志那儒雅的氣質是她身上缺乏的,雖然沒有文化,但是她卻喜歡有文化的人。陳志的一舉一動都令她動心,她愛上了他。為此,翠花解除了與鄰村唐哥的婚約,根本不管對方的內心如何痛苦。對她而言,追求自己的愛當然是更加重要的事情。
為了得到陳志的愛情,她精心繡了一雙鞋墊作為定情禮物,主動出擊,以非常單純樸實的語言向陳志表達愛情,認定陳志就是自己的愛人。不管陳志是否同意,她認定的事情就要實現,她勇敢的追尋自己的愛情。
從城市下鄉的知識青年陳志由于自己家庭歷史遺留問題一直沒有返城的機會,他或許覺得自己沒有尋求愛的權利,或許內心不喜歡翠花。所以,當翠花向他表達愛情時,他的表情有一種尷尬,但更多的還是感動。
為了促成女兒的愿望,翠花的父親以巧妙的方式以工農兵大學招生為誘餌,使陳志上大學的愿望及女兒婚姻的愿望得以實現。是一種交換也好,是一種愛情觀也罷,翠花不在意這些,而是滿腔熱情的來到陳家,極盡兒媳孝道。
陳志在大學期間有了觸動心靈的愛人,但是,被“良心”綁架下的陳志,沒有去尋求真正的愛,而是以感恩的方式娶了自己并不喜歡的翠花。
翠花如愿以償的嫁給了陳志,心中的歡愉之情讓她擁抱著陳志說:“你終于是我的男人了?!?br>
什么是我的?在翠花的內心,我的就是一切,無論是外在的還是內在的。
二、被愛忽視婚后,翠花相夫教子,努力經營著這個家,一切以丈夫和孩子為中心,卻獨獨忽視了自己。陳志年輕有為,事業平步青云,夫妻倆本應生活在幸福中。但是翠花對陳志的愛,因為沒有感情的滋養,也因為缺乏安全感,令她感到孤獨。而陳志與女同學的關系,更加重了翠花的敏感。于是她去控制丈夫。
而在丈夫的感情世界中,婚姻本來就缺乏感情基礎,更不愿被妻子緊緊控制。夫妻關系猜疑爭吵不斷升級,甚至在大庭廣眾之下翠花也不懂得給丈夫留面子,大鬧辦公大樓,使陳志顏面掃地。陳志在無奈中發自心底的吶喊:“你能不能給我留一點生存空間啊。”而翠花卻困惑不解:“我什么都告訴你了,你為什么不能像我一樣啊?!?/p>
陳志有著自己的心理邊界,他不希望翠花介入。而翠花不懂,她認為丈夫應該像自己那樣才對。
這就是家庭模式及文化教育的差異。在這里,我們可以清晰的感受到不同背景下的家庭導致婚姻的無奈。這種無奈,是傳統中國根深蒂固的宗族及群體意識所致。
在長達兩千年歷史的中國社會,始終是以農耕為主。在廣褒無垠的土地上,村莊家家戶戶院落相連,這家的飯香味可以飄到隔壁鄰家的院落;那家的雞飛狗跳可以越過這家的墻頭。所以,世世代代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老百姓們淳樸的心似乎也是彼此滲透,彼此相連。在這里,大家沒有什么秘密,更不懂得心理邊界。
而陳志的父母是教師,從小的教育在他的思想中滲透著相互間的彼此尊重。雖然翠花的婆婆一再告誡翠花,希望她學習文化,學會與人之間的交往。但是,翠花卻不明白這個道理,依然以自己的方式勤懇持家,把愛獻給了這個家庭,不懂得如何經營婚姻。
陳志離家出走后,翠花依然不明白其中的問題出在哪里。她與兒子的關系仿佛還處于共生期。自從與丈夫分居后,她把兒子安插到丈夫身邊,希望兒子成為她的眼線。兒子最初受翠花的影響,非常痛恨自己的父親陳志。但是在與父親朝夕相處的日子里,他看到了自己心目中完全不一樣的父親。父親親和儒雅,知書達理。于是,兒子逐漸喜歡上了父親,向父親認同,完成了與母親心理分離的過程。
所以,當翠花見到兒子詢問:“你爸身邊有沒有女人”時,兒子會反感母親的所作所為,維護父親是一個正直的人的形象??吹絻鹤拥姆磻?,翠花依然不懂得心理邊界的內涵,責備兒子是一個叛徒。
沒有愛的女人,只有自己堅強。內心的強大讓她從賣菜做起,一步步艱辛的努力,陪伴她的不是自己的丈夫,而是曾經訂過婚的那個唐哥。兩人攜手經過艱難困苦,最終開起了餃子館。事業成功了,而勞累的翠花,卻突然病倒。在醫院,沒有文化的唐哥,面對陳志卻說出了非常富有人情味的話語:“女人嫁了男人就更應該受到男人的體貼,這樣她才越來越溫柔,越來越有女人味。你家的女人就像一顆野草,沒人疼,沒人愛,沒人夸,沒人贊。沒有男人疼的女人哪里來的女人味?。 甭牭教聘绲脑捳Z,滿腹學問的陳志內心五味雜陳。與死神失之交臂后的翠花,終于明白丈夫愛的不是自己。當兒子勸說母親與父親離婚時,翠花失聲痛哭:“你媽愛也愛過了,恨也恨過了,你媽對你爸的愛從來就沒有消失過。你媽愛的就是你爸一個人啊。要是現在就分手了,那你媽不是白愛了?”思慮許久,翠花找到陳志含淚說出:“我們離婚吧”,那份委屈,那份失望,那份對愛情追求的失敗令人心酸。失去了自己深愛的男人,她依然能夠大度的與自己的丈夫舉辦離婚典禮。因為她明白:為了她愛的人,她放棄了自己的愛,將真正的愛情埋藏在心底,給了丈夫尋求愛的空間。
是啊,翠花終于給了陳志一個生存空間。
翠花和陳志都是我們眼中的好人,但是卻由于成長背景及文化差異的不同,以至于都是好人的一對夫妻卻以這樣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婚姻。
三、回歸初愛
命運似乎與人開了一個玩笑,翠花的愛情在尋覓了一圈之后又回歸初始,最終嫁給了自己曾經訂過婚的唐哥,雖然這個男人非常疼愛翠花,但是翠花那凄婉的愛情故事,最終追尋到的愛卻是她曾經并不愛的人給予的。
生活也許就是這樣殘酷與無奈。同這個男人生活,翠花說,她感到踏實,有說不完的話。因為這個男人愛著翠花,不會忽視翠花。彼此生活環境及文化相似,讓彼此相伴后半生。
故事以一個家庭的解體為結局,仿佛是在告訴我們這就是愛的追尋。也許對于丈夫陳志來說,家庭的解體是一種解脫,他有了追尋愛的空間;翠花似乎也尋找到了自己的歸宿,也感悟到了其實愛就在身邊。但是翠花內心的傷痛能夠彌補嗎?
我想,在翠花心中,她依然有一個信念:只要我愛的人幸福,我會為了他的愛,而放棄自己的愛。
她依然沒有清晰自己的心理邊界。
或許,這就是她生命的歸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