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小的時候,便聽人們常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而居于榜首的又是蘇州,人們這樣贊譽自有它的道理。
一直以來,對蘇州的印象都是停留在高中的一篇文章《蘇州園林》的描寫之上,多年過去,只隱約記得書上的幾幅插圖,曲曲折折的長亭,有假山、綠水、垂柳相稱,旁邊自然也少不了有簇擁的鮮花的點綴,如果在夏天,池塘里開滿了荷花,想必會是另一幅賞心悅目的情景展現眼前了。
沒來之前,就聽朋友提起,說蘇州很漂亮,春天的時候,到處都是相互爭艷的鮮花,還有很多古老的建筑,而我對于古代建筑和自然的風景,一向有一種貪欲,流連忘返便也十分的樂意。這種種的描述再加上印象中的園林,于是構成了我心目中的蘇州。
來到之后,馬路兩旁被修剪的整整齊齊的小綠化帶,雖然整齊美觀,可總覺得被人為修飾的太多,缺少了自然美,多的只是現代城市的氣息。
利用周末,和朋友去金雞湖看音樂噴泉,由于不熟悉路,同樣的起點和目的地卻比別人多走了四十分鐘的路程,興奮的心情早已蕩然無存,還好的是那場噴泉的表演讓我們所有第一次欣賞他的人都沒有失望。
一束束有沖天之勢的光線,迎著冬日里微微有點涼意的空氣爭向四面八方奔跑,讓我想起三國里,雙方吶喊著沖向敵陣的氣勢,銳不可當。每一束光線中都跳動著仿佛精靈一般的圖形,有時像搖曳的花朵,有時像跳動的音符,給人無限的遐想。
結束之后還是覺得意猶未盡,有點感嘆,原來人工也可以造就如此之美的景象。
聽朋友說,平江路全是古老的房子,還有咖啡廳,茶館。聽了第一句,還覺得這樣一個地方自然不能不去觀光一下,后半句的咖啡廳倒是讓我想起燈紅酒綠,這兩者的結合,那會是怎樣一種不協調。
一路詢問著,向著平江路走來,看到一座小橋,有垂柳相伴,站在小橋上,望向兩遍,標準的江南小鎮的風格,自是喜不自勝。在拍江南風貌的時候,沿著所拍的地方望去,有一個小船飄然而至,讓人聯想到畫中情景:小橋、流水、人家、漁船。
依稀覺得有著或近或遠的古箏聲飄然而至,給這原本就如畫一般的景色添加了一份情調,尋著古箏調走過去,是一處古宅,門外寫著:品評古箏。一品一評就足以冠以雅致之稱。
本以為是旅游之地,還在想著要不要門票呢,走進去,看到面對面而坐,談笑風生的人們,這才意識到原來是茶社,品的是茶,評的是古曲。
這份閑情雅致,古代文人雅士的生活也不過如此。
并不是很寬敞的小石板街,被來來往往的行人搶走了他所有的閑適與寧靜,來來往往的行人,好像每人手里都拿著相機,隨時準備著把這一份份瞬間的記憶全部留住。
墻角的瓦片, 襯著古屋的吊籃,奄奄一息的秋菊,仿佛藝術雜志上的畫面,見一人拿著單反相機拍著墻角的吊籃,我也嘗試著去找角度,可總覺得哪個位置所拍的效果都沒有畫面上的美。
一方面是個人技術問題,另一方面無可置疑的是卡片機的性能問題了,只能暗暗嘆息著。多年以前到十三陵水庫,坐船到小島上的時候,有人請我幫他們拍照,就是用的單反相機,記得拍出來的畫面竟有一種如畫的立體感,后來就一直在想有一天我也要有一個高端的相機,留住每一瞬間的美好,只是至今還沒有實現。
走在小石板街上,望著小橋流水,望著錯落有序的房屋,腦海中浮現那時人們的生活:冬日里溫暖的陽光照耀著家家戶戶的小院,門檻上坐著三三兩兩的人們,嘮著家常,偶爾會有笑聲回蕩,那笑聲便會打破這份寧靜,卻又透著份溫暖和和諧。
走著走著看到旁邊有人寫生,想起大學期間報的培訓班,那段學畫的經歷,由于我和T沒有明確要學什么,那老師也就各方面都要我們學一點,記得比較深刻的便是手繪,老師給我們一份江南風格的明信片讓我們模仿著畫。
第一次接觸手繪,畫著畫著只覺得不耐煩,那么繁瑣,所有的景致都要一一用筆給勾勒出來,只是覺得手酸,一期培訓班上下來,只是羨慕別人的份,望著自己的那一份份生硬的畫面,只能顧影自憐。
想到這不禁微笑起來,如果那時好好學,估計這會兒我該去買畫板、筆和紙在這寫生了。
一對夫妻,女主人抱著一條泰迪熊,男主人則牽著一條杜高。沒走幾步,女主人把懷里的泰迪熊放下,拿出一個橘子,蹲在地上剝著準備給杜高吃,那狗狗迫不及待的把頭湊到女主人旁邊,眼睛直瞪著橘子,生怕別人搶了去,男主人邊拉著杜高的鏈子,邊對它說,毛毛不會跟你搶的,想必毛毛是那條泰迪熊的名字。
逃離了主人懷抱的毛毛,確實不削于掙橘子吃,只見它跑到旁邊的小餐館,站在門口向里張望,仿佛在窺探什么秘密,又像是聞到什么香味,想乞討點來吃一樣,眼巴巴的望向室內,還時不時的回頭看看主人,樣子可愛極了。
走過這條街,印象最深的莫過于一家叫“貓的天空之城”的店鋪了,經過的時候,并沒有覺得它有什么特別之處,只是看到有人進進出出,便也進入一探究竟,店鋪里主打的便是各種明信片,明信片的畫上蘇州的園林居多,聽說明信片都是主人自己設計。
在這里不僅有各式各樣的明信片,還可以在這寫一個明信片,寄給未來的自己或者某個你想的人,把填好的明信片放到你想發送的那天的日期欄里,主人便會在當天幫你把明信片寄出,隨手翻出一張來看,都是益于真情的祝福。
在通往后院的門上,貼有寫了字的明信片和火車票,其中一張明信片上寫著:明,去年的今天,你帶我來到這里,不知道哪一天,我們能在這里再次相聚,祝你永遠幸福!還有一張寫著,去年某一天我們在這里相遇,何時我們能再次相遇!原來是一見鐘情,在這小小的店里,原來承載著那么大的使命,寄托了不少人的期望。
往回走的小路上,我和D看到迎面過來輛三輪車,我們站在馬路旁,無意間望向車上的外國人,剛好他也看到我們,樂呵呵的沖我們笑著,等三輪車走過去,我和D都笑了起來,那么熱情,忽而覺得人和人之間有時真的并不會因為民族或者國籍而覺得陌生,陌生感有時只是一種排外的情緒而已。
注:晚上回來,早早的休息了,只是半夜醒來,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竟一直了無睡意,索性起來打開電腦,用文字記憶那時那景,也算是不往此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