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點團隊】李娟麗高六/分享623天/2021.09.12周日總1161場(累計182場/本周5.場)
一、咨詢
關于對公平的敏感憤怒,沒辦法改變,也沒辦法選擇,到現在還很有情緒。又沒辦法,必須接受,這就是人生的課題,看來功課沒過,以后需要做到坦然面對一切,就圓滿了。不知道怎么辦?也許一個議題多說幾次就會降低了,以后課題就沒有了。
二、學習
1、咨詢師在工作方面有什么感受?怎樣理解來訪者的狀態?先遇見未知的自己。發現自己的資源,看到目前自己的狀態,是否有認知的改變,不僅僅是整合,其實所有的咨詢都有行為。
2、診斷表和生活時間表中評估結果顯示,最起碼至少可以看到主要以某一件事情為主,伴隨有功能性的障礙,焦慮、抑郁對未來的擔心都有。形成條件有很多,要看是否易感性人格,不變通不靈活,比較極端,習慣久而久之養成人格。
3、咨詢是談話療法,通過聊改變認知從而形成一些行為,這一點一開始我們就要看到咨詢可以做的是有限的。抑郁和焦慮有百分之六十以上的重疊,從生物指標來看驗血只能驗出癲癇,核磁可以做精神分裂,但沒辦法做抑郁癥。
4、藥物只能控制癥狀,所有藥物都是無法改變認知的,藥物與非藥物配合,要有心理疏導。最好藥物能單一,如果太多的話,將來停藥也是一個要考量的問題。
5、最重要的是自我療愈:音樂治療、藝術治療、運動治療……當你不開心的時候你會做什么?打游戲玩也許更失控,心里更空,或者會不會上癮。尋找科學的健康的生活方式,任何咨詢相信他自己有效的方法,幫他梳理。
6、商討是關鍵,需要了解精神科臨床診斷和用藥治療方法。人格的解體和退形,需要慢慢找回自己,從他自身淘寶,看到他的資源,幫助他恢復自我效能感。學會變通。
7、關于訓練要注意讓他自己理解,知道訓練的意義,他就會很好配合著去做,而且要用更多的科學知識和語言。
8、爸爸回歸,不一定可以輕易地去做,因為這也是他焦慮的源頭。
做的越好越優秀,自我驅動到極致,嚴重透支自己,容易會倒下,張弛要有度。
9、咨詢要有透視眼光,穿透所有層面。還有一定是需要整合,目前發展時代不會說只有某一種療法,要有多元化的思維。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