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節(jié)課節(jié)選自王思文老師的《有趣實用的幽默課,讓你說話有魅力,社交更輕松》,在學習了那么多幽默的技巧之后,我會帶你把幽默融入到生活場景中,看看有哪些靈活的運用。
比如,在家庭生活、親密關系中,如何用幽默增添情趣;在職場關系中,如何用幽默促進上下級和團隊之間的溝通;在社交場合如何用幽默破冰,讓你游刃有余等等。
在說以上這些對外關系之前,這一講我要先跟你說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就是在對內關系中,面對你自己的時候,如何用幽默幫你走出生活的低谷,帶來快樂。
我不會給你講一些空話套話,我會跟你說三個部分:
(1)幽默本身對緩解負面情緒的作用;
(2)喜劇演員是如何能夠把痛苦變成禮物的;
(3)你在生活中可以怎樣切換視角,幫助自己跳出困境。
| No. 1 | 面對人生低谷
幽默可以幫你“化解痛苦”
先說第一部分。我們生活中難免會有情緒低落,有時候還會遇到一些挫折,比如重要的考試落榜了、婚姻戀愛上不如意,又或者家里鬧矛盾、工作不順利、身體患上疾病等等。
有句話說,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面對生活的不易,“笑”是能幫你度過難關的最好方式。
這不是一句安慰的話。現代腦科學已經證明了,“笑”會刺激人類的大腦產生內啡肽,從而感到愉悅。
內啡肽是大腦神經釋放的一種激素,它和大腦中的受體相互作用,還能產生止痛劑的效果。
也就是說,“笑”不但能讓人開心,還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疼痛、舒緩壓力。
你看小孩子跑著跑著摔倒了,哭得特別厲害,這時候大人上去逗逗孩子,小朋友笑了一會兒好像就不那么疼了,又接著去玩,背后也有這個原因。
所以,當你陷入情緒低谷,或者面對生活難關的時候,學會用“笑”來調節(jié)自己的狀態(tài),會幫助你有所緩解。
比如你可以看一些喜劇節(jié)目,或者嘗試講一些笑話,不要讓自己陷在負面的情緒里。
哈佛大學醫(yī)學院的吉利根(Gilligan)教授,在治療抑郁癥的研究中,就極力推薦幽默的作用。
他說,除了適當的用藥,心理咨詢和樂觀的生活狀態(tài),對抑郁癥的治療非常重要。
他特別舉了美國總統(tǒng)林肯的例子,大家印象中林肯很幽默,但事實上林肯原先的性格是不茍言笑的。
24歲的時候,林肯因為戀人去世得了抑郁癥,為了改變抑郁的狀況,他開始有意識地調整自己的性格。
于是林肯每天睡前都要看幽默文集,經常給人講笑話。他最愛講的笑話是小時候在農場聽來的,有時候笑話沒講完自己先開心地大笑起來。
林肯的一生除了跟抑郁癥斗爭,還經歷了戰(zhàn)爭和各種苦難。
吉利根教授說,如果是一般人可能早就受不了了,但是林肯承受了下來,這里面和他堅持用幽默、積極的視角來化解,是分不開的。
如果你覺得林肯是偉人,普通人可能不容易做到,也可以看看我們身邊的人。
你仔細想想,周圍是不是有這樣的朋友,可能家境并不富裕,個人在工作、情感上也經歷了不少磨難,但是成天挺開心的,慢慢地也就越來越好了。
人類在進化的過程中,因為一些有利于進化的好處,讓“笑”能夠刺激大腦內啡肽的分泌,緩解痛苦、感到愉悅,我們就要用好這樣的能力。
幽默首先是幫自己消解,當你經歷困難、感到周圍都是灰色的時候,別忘了還有“笑”能給你帶來陽光。
| No. 2 |喜劇演員更快樂
他們把痛苦當“禮物”
講完了幽默本身對負面情緒的緩解作用,下面我們進入第二部分,喜劇演員是如何把痛苦變成禮物,從而產生幽默的。
然后我們再一起看看,你在生活中可以怎樣借鑒,來面對低谷。
在喜劇演員看來,很多時候,好笑并不來自于快樂,而來自于痛苦。
最簡單的,你看綜藝節(jié)目里經常會讓藝人做一些任務,任務失敗就會有懲罰,比如被噴水、被突然吊到高空、被鍋蓋砸腦袋等等。
你看到懲罰的時候,第一反應一定不會是“好難過”,“怎么這么可憐”,而是本能的哈哈大笑,只要電視里的人沒受到什么傷害,你就會覺得很開心。
這里面,對受到懲罰的人來說,噴水、砸腦袋并不是件快樂的事,但對看的人來說卻會產生搞笑的效果。
這是因為我們說過的幽默原理,幽默來自于優(yōu)越感、壓力釋放和邏輯矛盾。
別人身上幸福的事,不會讓你產生優(yōu)越感;一件完美、正確的事,也不會產生緊張的情緒或邏輯矛盾,讓你發(fā)笑。所以,幽默往往會和痛苦、失敗、錯誤相伴隨。
但是,痛苦并不能直接產生幽默,它和幽默之間還需要一定的距離。
比如物理距離,像剛剛說的你在家看綜藝,看的是明星被砸腦袋;比如情感距離,這事不是直接發(fā)生在你身上;還比如,時間。這是我們接下來要重點說的。
對于喜劇演員來說,幽默還有一個重要公式,叫:幽默=悲劇+時間。意思是,遇到糟心事沒關系,交給時間,等糟心事過去了,就變得好笑了。
你想想,你一定有過類似的經歷,一些當時笑不出來的窘境,一段時間之后,再跟朋友聊起來,反倒能成為談資。
可能本來還想抱怨幾句,結果朋友被逗得哈哈大笑。隨著互相說笑,你發(fā)現事情過去了,好像也就沒那么難過了。
所以,在喜劇演員眼里,我們首先會把痛苦當作生活給我們最大的禮物。
因為痛苦是很高級的幽默素材,哪怕現在還深陷其中,沒辦法拿它開玩笑,作為喜劇演員,我們也一定要先把它記下來。
因為總有一天,經過時間的發(fā)酵,當我們能用一種抽離、調侃的眼光,來看待當時的困境和痛苦的時候,痛苦就會變成有深度、有力量的幽默了。
舉幾個例子,很多經典的喜劇作品里,都有“幽默=悲劇+時間”的影子。
像喜劇大師卓別林的《摩登時代》,上映于30年代,講的是過去的20年代,美國經濟蕭條,失業(yè)率居高不下。
卓別林飾演的流水線工人成為機器生產中的螺絲釘,機械到把人的鼻子也當成螺絲釘來擰,被誤抓進監(jiān)獄卻發(fā)現監(jiān)獄比外面還好。
還有周星馳《喜劇之王》里的經典片段,主人公尹天仇跑龍?zhí)祝菀晃灰淮蛩赖纳窀福驗橄爰右恍﹥刃膽颉⒃O計不同的死法,被當紅的主演大罵、趕出片場。
這一幕就來自于周星馳早年跑龍?zhí)椎挠H身經歷。
說了很多大師,我再講講身邊的人。我的同事梁海源,就講過一個買和田玉被騙的段子。
他說,被騙這個事他也難受,但是不會讓自己太難受,因為他會想,“我被騙了,但是我可以把它寫成段子,這樣就把它賺回來了。”
這就是喜劇人對待痛苦最根本的一個理念,把痛苦加上時間,一起來看。糟心事過去了,就好笑了。這樣,痛苦就成了生活給你的禮物。
當你認識到,困難和痛苦只是一段可以被說出來的經歷,而不是你生活的全部的時候,自然就好多了。
可能有朋友會擔心:“可是聽說,很多喜劇演員都有抑郁癥哎,這樣真的有效嗎?”
其實,每個群體都有得抑郁癥的人,而做喜劇演員因為要逗笑大家,所以如果得了抑郁癥會更違和,更有戲劇性,大家更愿意聽也就傳播得更廣。
事實上,早在30多年前,心理分析學家西摩爾·費舍爾和他的兄弟羅達·費舍爾,就對此進行了研究,結論剛好相反。
當時40多位著名的喜劇演員和小丑,參與了這項研究,做了不少測試。
費舍爾兄弟驚奇地發(fā)現,喜劇演員和小丑很少會患上心理疾病,盡管專業(yè)喜劇演員的工作要承受巨大的壓力,但是他們都能夠把自己調整得很好。
比如,其中有一個著名的“羅夏墨跡實驗”,這個實驗請參與研究的喜劇人看模糊的墨跡,也就是一團墨水的形狀,讓他們說出看到墨跡后想到了什么。
結果發(fā)現,和平常人相比,喜劇演員更擅長把有威脅感的圖案,轉化成有親切感的事物再說出來。
比如,一個墨跡圖案像惡狼,喜劇演員不會說,“惡狼”,而是會說“骯臟的小土狼”,把它變成一個可愛的寵物形象,一下就有了幽默感。
這是因為喜劇演員長期的喜劇訓練,讓他們在不自覺的情況下,就會用幽默來應對那些可能帶來困惑或者苦惱的事情,讓自己感到快樂。
所以,喜劇演員看待困境和應對困境的方法,值得你參考。
| No. 3 | 用幽默跳出困境的三個方法
那么,具體到生活中,你面對低谷的時候,可以怎樣借鑒,來幫助自己跳出困境呢?
下面我們進入課程的第三部分。
我們前面說了喜劇演員是如何看待痛苦的,這里面可以拆解出三個小方法,推薦你嘗試一下:
第一個方法,轉變心態(tài),把痛苦加上時間來看。
我希望你能記住前面說的公式,幽默=悲劇+時間。
這不是要讓你像喜劇演員一樣,用這個公式進行喜劇創(chuàng)作。而是希望能幫助你轉變心態(tài)。
以后遇到低谷的時候,不要只看到低谷,記得把它加上時間,一起來看。
這樣,你在情緒低落的時候,就更容易跳出來。因為你知道現在的痛苦,要加上時間的發(fā)酵,以后有一天還會變好笑,自然就豁達了。
很多時候,旁觀者清,是因為加上了一定的距離。
我們說了,幽默和痛苦中間也需要一定的距離。當你深陷其中的時候,給自己加上一點時間,想象站在一周、一個月甚至幾年之后再回過頭看,就會好很多。
第二個方法,切換視角,想著有一天你會把痛苦說出來。
我們前面說了,喜劇演員首先會把痛苦當作生活的禮物,這里面有一個原因是,我們一直想著有一天它會被當作段子說出來。
這樣,痛苦變成了寶貴的幽默素材,自然就是一個禮物。
我前面已經給你舉了一些例子,這里為了讓你有更感性的認識,我給你放一個我在《脫口秀大會》第二季上的段子,說的就是我腎結石復發(fā)住醫(yī)院的經歷,一起來聽——
“大家都知道我去年生病了,我那個腎結石復發(fā)。
我現在還記憶猶新就是我當時去醫(yī)院取片子的時候,那個醫(yī)生看著我的片子,‘真大!’
他那個高興的樣子,恨不得跟你擊掌,‘Yo bro!’
然后他自己看還不過癮,跑出去,‘來,小張,小李,進來,看看這個結石,大不大?這就是我跟你們說的,課本上學不到的東西。’
我在旁邊我都不行了,我說‘醫(yī)生,我疼。’
他說,‘看看,她開始疼了!你們說這個結石威力大不大?’”
這就是換了一個視角,把痛苦用幽默的方式說出來。
當時現場的觀眾都笑得很開心,表演結束,于謙老師問我,“什么時候寫的?”我說,“剛出院的時候寫的,可能是剛出院的時候就帶著一個信念,這一篇我一定要講給我醫(yī)院的醫(yī)生聽。”
對于你來說,不用像脫口秀演員一樣,專門把自己的痛苦編成段子說出來,當然如果你能這樣做的話,非常了不起。
但是,我希望你在心里也能有一個強烈的想法,就是有一天你會把痛苦說出來,甚至你在經歷困境的當下,就可以試著在心里把你正在經歷的難關說出來。
這在心理學上,其實是一種切換視角和心理暗示。
當你用敘述者的身份,講述自己困境的時候,就是在抽離出來,重新去看你經歷的事情。它能幫助你積極地面對內心的焦慮和恐懼。
舉個例子,假設你在工作上遇到了困難,挫敗感很強,你就可以在心里跟自己說,現在遇到的是一件什么事,你的感受是什么樣的,有哪些困難,還能改變嗎。
你甚至可以再往前一步,把正在經歷這件事的主角換掉,如果不是你,而是另外一位你很崇拜、敬重,你認為很厲害的人,他會怎么做?如果事情無法改變了,他又會怎么辦?
把這個例子換成生活中的其他問題,也是一樣的。在這個過程中,你就不知不覺地,在通過切換視角和心理暗示,幫助自己尋找跳出困境的方法了。
小結一下,在第二個方法中,我跟你說了,可以像喜劇演員一樣學會切換視角,把痛苦說出來。
你不一定要把痛苦編成段子,你可以就用敘述者的身份,跳出來,把這件事跟自己說,跟親密的朋友說。通過心理暗示的方法,讓自己不要陷在負面的情緒里。
這個過程中你會發(fā)現,痛苦和挫折是可以被說出來、被解讀的。
當它變成一段可以被解讀的經歷的時候,你就更容易直面它了。而不是埋藏在內心很深的地方,越陷越深、越來越難受。
當然,有一些樂觀的朋友,能像說段子一樣樂呵呵地把困難說出來,這樣的朋友非常了不起,說明他在內心已經接納了這樣的低谷,能夠走出來了。
比如《脫口秀大會》的總決賽上,我的同事王建國,說了一段他東北老家朋友的故事,很讓人感慨。我們一起來聽一下——
“反正別的東北的地方我不知道,我們老家那邊得個癌癥跟得感冒似的。
就得個癌癥,一般人都說得癌了!
我們家那邊說,得癌了,什么癌?擴散沒有?還有多長時間?都是這樣的。
我們那邊有一個大哥,姓李,是我一個好朋友。前陣子,不是前陣子,前年了,長了個腦瘤。
然后我就去問他,我說李哥,你這個怎么樣?
他說,叫什么李哥,現在我腦子里有個瘤了,叫瘤哥。
我們那邊的人開玩笑,開癌癥玩笑,開的最狠的,永遠是那些帶著癌生存的人,這個東西就是它是自己的一種消解。”
好了,這就是我給你的第二個方法,切換視角,把痛苦說出來。
第三個方法,向他人求助,用快樂來恢復能量。
當我們陷入情緒低谷的時候,千萬不要忘了這一條。還記得我們課程最開始說的嗎,“笑”能刺激大腦分泌內啡肽,讓你感到愉悅,緩解壓力。
當你感到周圍是灰色的時候,記得去向幽默和快樂要陽光。你可以像林肯一樣多看些喜劇作品、聽聽脫口秀、看看幽默文集。
我自己一個很深的感受是,“笑”是可以互相感染,給人帶來力量的。我在生活遇到困難的時候,也會去聽我的同事們講脫口秀,他們講得好笑,我就會被帶入,感到快樂。
同時,作為脫口秀演員,因為職業(yè)需要,有時候我自己處于低迷狀態(tài)的時候,也不得不上臺演出。
我一開始是有些抗拒的,這也太殘忍了吧,低落的時候還要逗笑別人。
但是當我演出完,當我給臺下的觀眾帶去笑聲之后,我發(fā)現我的能量也恢復了,起碼恢復了50%。
這就是觀眾的“笑”,反過來給我?guī)淼牧α俊?/p>
所以,你在遇到困難的時候,也可以試試,除了向身邊的家人朋友求助,互相開解,還可以多看看喜劇作品,用快樂恢復能量。
今天的課后練習是,切換視角練習。
你可以試著給自己,或者親密的家人朋友,講一件你遇到過的挫折,看看是不是過去了。
如果從現在的視角往回看,你覺得有哪些地方變有趣了?
要是你想再挑戰(zhàn)一下,還可以試著用幽默、調侃的方式來講,看看效果怎么樣。歡迎在留言區(qū)留言。
最后,如果你身邊也有最近過得不那么順利,你又很在乎的家人、朋友,你可以把這一講的內容講給他聽,幫助他更快地開心起來。
| 本講小結 |
好了,今天的課程到這里就差不多了。
總結一下,我們今天說了,你在陷入情緒低谷,或者面對困境的時候,如何用幽默化解。
我給你說了三部分的內容:
(1)幽默本身對負面情緒的緩解;
(2)喜劇演員是如何能夠把痛苦變成禮物的;
(3)你在生活中可以怎樣幫自己跳出困境。
我希望你能記住,幽默就是悲劇加上時間。
在遇到困境的時候,記得不要只看到困境,陷在里面,而是要把困境加上時間,一起來看。糟心事過去了,就好笑了。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里,親愛的朋友們,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