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一聲深沉而悠長的嘆息后,我重重地倒在了床上。看完《祈禱落幕時》,一切終將落幕,真相終將大白,卻不一定邪惡。人世間最悲涼的溫情莫過于心甘情愿燃燒自己成為灰燼,只為你能閃爍在陽光下。
從作案手法來看,<祈禱落幕時>比之<白夜行>稍遜一籌。白夜行的作案手法很巧妙,要么就是完美地偽裝成自然死亡,要么就是完美地栽贓陷害給別人。而在祈禱落幕時中,每一個受害者的死亡,都能夠讓警方立即鎖定死亡原因,死亡時間,只不過由于人物關系,無法立即鎖定作案嫌疑人而已。每一次作案,手法都很粗糙。比如直接將人帶到某處公寓,然后勒死,去除相關指紋,然后離開。不存在絲毫的設計技巧或是陷阱,只是純粹想要讓這個人消失在世界上,目的達到了,也就不再管后續會發生什么。
但是,兩本書中的人物關系設置卻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被保護的人總是光鮮亮麗地活在陽光下,而那個默默保護她的人則像幽靈般在黑暗中逐漸消逝化為灰燼。雪惠活在優雅的上流社會,桐原亮司把自己化身為隱形的黑暗騎士,為她掃除一切障礙,自己獨自承受一切的不公與苦難,惶恐與追捕。雪惠也盡力利用自己的錢勢保護和支撐著亮司的生活。淺居博美在舞臺燈光下熠熠生輝,父親綿部俊一隱姓埋名幾十年,昧著內心良知掃除了淺居博美發展道路上的所有障礙。淺居也暗中在經濟上和精神上支撐著綿部的生活。他們彼此相愛或是關愛,卻不得不抑制內心強烈的情感,只能在白天與黑暗中相互張望守護。
相比親情,愛情更容易讓人走向毀滅。亮司和雪惠就是最好的例證,為了生存,為了兒時的那份美好愛戀,兩人的人性日趨殘酷冷血,不僅讓彼此的生活籠罩在壓抑之中,而且彼此之間的那份愛情也逐漸扭曲。而淺居和綿部這對父女雖也因愛之深切而犯下了足夠毀掉自己一生的錯誤,但至少在他們的內心,明白這樣的做法是錯誤的,也為自己這樣的行為感到痛苦和懊悔。只是生活偶爾會殘酷一下,受生活所迫,淺居和父親才不得不犯了一個小小的錯誤。只是為了彌合那個錯誤殘留的一絲不易察覺的裂縫,他們一再犯了多個錯誤,也因此而有了更多的受害者。
錯誤的源頭本不是這對父女,他們只是錯誤的執行者。從某個角度來看,他們是殺害受害者的犯罪嫌疑人。但從一個更大的范圍一個更廣闊的視角來看,他們本身就是家庭的受害者,情感的受害者,生活的受害者,社會的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