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仨》---楊絳在書中回憶了先后離去的女兒和丈夫一起生活的日子。前段時間楊絳離世時,《我們仨》的很多話在網(wǎng)上傳開,一直很好奇,一個九十多歲的老人先后送走自己的女兒和丈夫,究竟是怎樣的感受,一個人默默的懷念“我們仨”的時光。
?讀完這本書會發(fā)現(xiàn),里面沒有驚心動魄,沒有華麗辭藻,沒有撕心裂肺的心痛,也沒有忍不住眼淚的傷心故事。所有的文字都透露著這是一個平凡的家庭,當(dāng)然這是一個不平凡的家庭??墒?,就是在這樣的樸素中,卻在讀完后有一絲的心痛,他們仨生活在一個并不平靜的年代,卻活出了自己的平凡,他們仨是我們眼中不平凡的存在。
?我能感受到,楊絳獨有的一種細(xì)膩。她把現(xiàn)實的離別寫成了一場夢境,不得不說夢境映刻在腦子里依然是唯美的,這讓親人的離去顯得不那么悲傷,而是在一場場美麗的夢中,女兒和丈夫離去。像童話故事像古代文學(xué),笑著回憶生活的日子,讀完之后才發(fā)現(xiàn)其實他們早已離去。
?現(xiàn)在三里河的家變得怎么樣了?你們仨是不是在另一個世界也擁有了這樣一個家。
《一條叫旺達(dá)的魚》---不得不說這是一部快節(jié)奏的電影,開頭十分鐘就完成了銀行的鉆石搶劫,把重心放在了后面的故事上。
?本身在人物設(shè)置上就知道,這絕對是一場“不平凡”的搶劫,因為開始有了旺達(dá)對喬治的出賣故事才精彩,可是出賣之后卻發(fā)現(xiàn),人家早以轉(zhuǎn)移鉆石;口吃的肯想去殺目擊證人,卻殺死了狗;旺達(dá)想去誘惑律師,律師的妻子回來,此外還有最黑暗的奧托...這個電影中有太多這樣的情節(jié)推動電影的發(fā)展,看起來是一個又一個的搞笑處,其實是一種諷刺。但是這部電影諷刺的又不僅僅局限于這四個劫匪,他又諷刺了英國人。就像劇中英國律師說的那樣,你結(jié)婚了么?回答:我太太今天早上離開我了。所以當(dāng)他看見熱情似火的旺達(dá),把持不住自己,這也是一種諷刺暗喻。
?這部電影的講故事一點都不拖沓,完全就是這條行不通,接著下一條路就開辟出來的感覺,沒有停滯。最后奧托吃下那條叫旺達(dá)的魚,感覺不明白為什么,女賊旺達(dá)拋棄了一直以來與之為伍的奧托,和英國律師飛奔,這個結(jié)局其實讓我有點說不出的失望。
?————————--成長任務(wù)——————————
白居易《望月有感》---看到這個題目感覺很多年前背過,又有點陌生,就又看了一遍。
?“吊影分為千里雁,辭根散做九秋蓬?!笨戳斯适碌暮喗槊靼琢怂男木?,就能讀懂一些詩的意義。在一個戰(zhàn)亂的年代里,兄弟姐妹都離家而去,天各一方。就像孤雁看著自己的影子,就像蓬草一樣四處散落。我們可以感受到這種傷感,古代詩人的詩歌讀起來,總是有意境的,都給人一種,即使傷感也是月光下默默的獨自黯然神傷的文藝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