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巴黎音樂博物館的感慨。繼續感慨于當年的感慨。2013/6/11
音樂博物館。周一休館,是為了我們一行人特別開放的。本來心想可有可無p484地瞧瞧吧,音樂、博物館?好像很難有看頭。但沒想到在巴黎三天,第一次真正被觸動到,竟然是在這里。五味雜陳。里面不可以拍照,于是拍了拍展廳外的照片墻和海報。
音樂博物館定期策劃不同的主題展,近期展出的是音樂與電影。以編年史線索,談音樂和電影的相互影響與滋養,尤其是對法國新浪潮電影流派的催生。一層展廳是50段經典配樂的電影片段串燒,大約一小時,沒時間全部看完;另一層是多位電影音樂人訪談影像,主題:music or dialogue,you must choose one。此外有多部電影音樂賞析供選擇,全部配合影音,很直觀。
其實是非常平實自然、甚至也許可以說是普通的一個展覽,但精致、周到、美好。這里絲毫不見法國人的浮夸,而就是這平和的精致、自然的美好,卻遠勝凡爾賽宮令人窒息的繁華。這是真正自信的巴黎。似乎一個絕頂高手,并不發力,就那么一舉手投足,足以笑傲江湖。
對中國的古典藝術、傳統文化,我一向充分自信和自豪,但面對西方現代文明的這么一個片段掠影,不得不承認,現代中國,還差得太遠太遠。? ? ? ? ? 差距不僅在藝術本體,也在藝術解讀、導賞、傳播的手段。這個展覽,概念形式神韻,無一不佳,本身就是件藝術品。自然呈現,不加過多解釋的狀態,正是法國新浪潮主義的現身說法,把解釋權交到觀者手中,一個現代藝術的masterpiece。所以差距之大就在這里,傳播藝術的工具,也是藝術品。
中國幾千年的傳統文化,發展到今天,所謂斷層,就是現代人沒有能力做出足以代表我們這個時代,并足以毫不愧疚地與古人并立的經典。無以傳世。而不僅如此,我們甚至連傳承過往經典的能力和態度也缺失。最終給后世留下什么?只有一個浮躁而空虛的時代。
坐在那兒,戴著耳機,看著影片,羨慕之情油然而生。這是法蘭西文化歷史長河里自然流淌而出的一個普通展覽,人家的文化流動不居,生生不息。而我們自己,過不了幾十年就要來一場文化的開天辟地,一會兒被送上斷頭臺,一會兒又如古墓詐尸,搞得驚天動地,一驚一乍。這不該是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