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后開工第一周,我們社群的學習課程,也開啟了新的學習內容。
請來給我們上課的是李娟娟老師,從小酷愛文學,數十年來筆耕不輟,已有多部作品出版,發稿不計其數,是她們省的省作協會員、縣作協主席。
看她的寫作成果和履歷,聽她慢條斯里娓娓道來的講課分享的聲音,我產生了一種錯覺,我以為她是一位閱歷豐富年紀較長的女作家,其實她是一位八零后女生。只是走上寫作之路比較早,恰好趕走那個屬于報紙的傳統媒體的時代,她在全國各大報紙上發表作品400多篇的成績,讓她身上增添了傳統的時代烙印,讓我有了這種錯覺。
當下的媒體環境是以短視頻為王的自媒體時代,報紙雜志也慢慢地淡出了我們的視線和生活圈。我也算是半個媒體人,也算是見證了過去三十年的媒體的迭代和演變。報紙媒體才能真正的代表一個媒體時代,不僅新聞專業屬性很強,而且對社會的影響也是最大最廣的,報社的記者是非常炙熱搶手的特殊人才,他們以筆為槍,享受無冕之王的待遇,永遠對新聞充滿著敬畏和信仰。
副刊是報紙上關于生活的各種專欄,也是老百姓最關心最喜歡的喜聞樂見,如果說新聞事件是報紙紙上的正餐大餐,那副稿就相當于餐桌上的茶,是人人都需要的從頭喝到尾的必需品,是報紙內容中的生活部分、情感部分,更是藝術人文部分。在那個時代,大家對報紙的依賴,相當于現在離不開手機一樣,一天不看報紙,就會感覺生活中少了點什么。
報紙也是培養作家和傳播作品最重要的平臺,去年電視連續劇《覺醒年代》,北大教授陳獨秀辦理《新青年》報紙和雜志,魯迅的作品就是通過這個媒體傳向全世界,當代有名的大作家,比如魯迅、路遙、莫言、陳忠實,女作家張愛玲、蕭紅等等,都是通過在報紙上發表作品而成為家喻戶曉的名作家的。
李娟娟老師給我們上課,不僅強調了投稿報紙雜志的重要性,如果要成為作協會員,就必須有一定量的報紙雜志發表量。還為我們總結了23種可以在報紙副稿上發表的寫稿內容方向,涵蓋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這對我們新人來說,非常及時和重要,現羅列如下,以此分享和銘記。
1、筆記段子;2、家教親子;3、散文;4、隨筆;5、觀點雜文;6、旅游日記;7、城市故事;8、美食;9、情感美文;10、情感傾述;11、健身;12、婚姻生活;14、職場故事;15、汽車;16、收藏;17、家庭生活及主婦;18、寵物;19、花鳥魚蟲;20、小小說;21、小說;22、詩歌;23、讀書筆記等。
李老師把自己在寫作過程中寫過的素材內容,全部整理出來教給我們,我除了佩服和滿心感激之外,就是認真上課和學習,她還讓我感受到了她對生活和寫作的熱愛,寫作早已成為了她的生活,而她的生活隨時都充滿著寫作的靈感和動力。
李老師在洗衣做飯的時侯都在構思寫作,受到她的這種啟發,我在收拾和打理廚房的時候,就想到馬上要寫下這篇課后筆記,現學現用,現學現記,讓自己的生活中隨時隨地都充滿著寫作的情緒和靈感。
最后用李老師的兩句名言來結尾:
寫作只有一個捷徑,那就是一個字,寫!
感謝文字,讓我們遇見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