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決定出路,屁股決定腦袋”,這句話曾經風靡一時。特別在前半句看似有哲理有深度的話背后,再來半句毫不修飾通俗上口的俗語,工整的對仗和言語風格的極度反差讓人精神一振,眼前一亮,感覺這就是真理啊,因為真理就應該這么赤裸裸。
這后半句話在草根起家的中小企業常被引用,意在說明一個人坐在什么位置就決定了他思考的角度和范圍。甚至夸大到沒管理經驗不要緊,你坐在那個位置上自然就什么都會了。就象童話故事里,灰姑娘只要嫁給了王子,從此就過上了幸福生活。
So Easy?
圖樣圖森破!
果真如此的話,就不會有中國私營企業平均壽命2.9年的悲催數據了。
互聯網時代快速發展的中小企業,因為缺乏長期的制度培育,快速增長的市場份額和利潤并不必然帶來管理梯隊的同步建設和管理能力的順勢提升。出于發展的需要,要求企業從草創之初以創業者全面負責所有大小事務的可視化垂直管理過渡到不同職能部門的構建和核心業務部門的分層打造。理想的結果是,決策層方向正確,各職能部門既各司其職又與其它部門緊密配合,業務部門良性運轉,逐步壯大,企業發展蒸蒸日上。
但管理者常常的囧境是,屁股已經在那了,腦袋卻是沒跟上,或者屁股坐在三樓,腦袋卻伸到了一樓,管理者角色錯位比比皆是。管理者的無力導致管理的無序進而降低組織的效率,輕則錯失發展機會企業停滯不前舉步維艱,重則因為管理漏洞帶來無法彌補的損失而關乎企業生死存亡。
拋開各企業因核心業務不同帶來的管理差異,中小企業各管理層級還是需要遵循一些普適性的管理法則,也就是在動態的管理中有一些關鍵動作需要掌握。
區區不才,總結了自己這些年的實踐經驗,結合最近正在學習的管理咨詢大師拉姆.查蘭所著《領導梯隊》一書,在此就中小企業不同層級的管理者所應操練的關鍵動作,發表一些個人的膚淺認識:
1、一線經理——從管理自我到管理他人
關鍵動作:工作計劃、知人善任、教練輔導、評估激勵
一線經理往往是由業績出色、技術熟練的部門員工晉升而來,他們大多喜歡從事原來的業務工作,所以崗位雖然提升了,但思維方式不一定升級。因此工作理念的轉變是一大挑戰。
一線經理需要把大量的時間用于幫助他人、制定計劃、教練輔導等工作,不但自己是出色的業務專家,還要把通過他人完成任務作為自己取得成功的關鍵。
做到知人善任很不容易。大量的現實是,一線經理仍然是其所負責部門的主要業務貢獻者。因為自己對業務的熟練,下屬員工一有任何問題立即忍不住撲上去解救,結果就是員工沒有試錯和成長的機會,被強悍的管理者訓化成了綿羊,沒有沖勁和戰斗力,也失去了進取心和斗志。而管理者疲于奔命,四處救火,雖勞苦但不見得功高,把自己累成了狗,部門業績卻并不一定牛。
一線經理務必記住,你要做的是將自己的能量釋放出來點燃團隊的熱情,復制自己的經驗去培養和激勵更多的人跟自己一樣優秀。如果想要憑一已之力決勝江湖,顯然成為烈士的機率比成為壯士的機率大太多了。
一線經理還有一個常跳的坑就是,舍不得將功勞分給下屬,而出現狀況無法收拾后第一個想到的又是找下屬的責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只有勇于擔當的主管,才能讓你的部屬無畏的前行和沖鋒。
聰明的一線經理會想盡辦法讓下屬發動引擎,帶出一隊嗷嗷叫的生力軍,用團隊的優秀證明自己的成功。
2、高層管理者——從管理他人到管理經理人
關鍵動作:制定目標、選育人才、統籌規劃、確保效益
如果說一線經理仍然要承擔一部分個人貢獻,這個層級的管理者則需要通過更純粹的管理來體現工作績效。
這一層級的關鍵職責在于通過培養、選拔和管理一線經理,統籌規劃資源,制定發展目標,確保為公司創造效益,并實現可持續發展。
由一線經理提升的高層管理者可能的問題在于系統思考及把控全局的能力不足,仍然只關注業務部門而不注重職能部門之間的協調與合作。高層管理者需要超越部門利益,從公司整體利益出發進行思考和行動,以結果為導向,以實現企業營利和發展為目標。
中小企業也常常選擇外聘職業經理人作為高管,以期快速實現企業管理的規范化。然而空降高管最大的問題在于很難快速融入企業文化中,與一線管理者也需要較長時間的磨合才可能形成良好的互信合作關系,因此需要足夠的耐心才能充分了解企業,否則制定的發展策略常因不接地氣而難以實施,最后的結局往往是黯然離場。因此空降高管尤其要放得下身段、扛得住壓力、耐得住寂寞,當然前提是引入高管的決策者也得有足夠的認識和耐心。
高層管理者需要避免的坑是勿以個人的好惡做決斷。人非圣賢,每個人都認同和喜歡跟自己價值觀接近的群體,高層管理者也不能免俗,如果缺乏覺察,人性的弱點會讓管理者無意識的用彼此關系的輕疏來判斷下屬能力的高低,從而做出錯誤的安排。可以“舉賢不避親”,但不可以任人唯親!
高層管理者需時時自省,秉持客觀中正的原則,以目標為導向,從整體出發去思考和處理問題。大局觀,是高層管理者需要打磨的核心思維方式。
如果說一線經理是公司發展的基石,高層管理者就是企業的中流砥柱。高層管理者,蕙心紈質者當為首選,有德者在其位,并堅持不斷學習更新,擴大自身格局,才能真正撐起企業的一片藍天!
3、決策者——管理整體運營
關鍵動作:定方向、定邊界、從諫如流、及時剎車
公司良性發展的前提是方向正確。這需要決策者站在更高的高度去分析內部資源和外部環境的匹配度,為企業發展指明正確的方向,做對的事遠比把事做對重要。
方向有了,還要確保公司各部門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不跑偏,不越界。決策者定好了邊界,相當于給企業攀登過程中增加了保護繩,而規則,則是確保邊界的實操手冊。決策者一定不可以,成為規則的率先破壞者,哪怕只動一點點,都是大忌!任何企業,都會有想要在企業中“另辟蹊徑”以求獲得個人最大利益之人,而決策者,往往是他們的重點突破對象,對這類人而言,走好這條捷徑,前方便是坦途。看似一點點無足輕重的妥協和讓步,帶來的是規則的失守和管理信用的崩解。“千里之堤,潰于蟻穴”,并不是 危言聳聽。決策者,請誓死捍衛規則!
決策者有更開闊的視野和更長遠的眼光,但亦不可過度自信,一意孤行。多方聽取意見、多維度整合信息是做出重要決策的必要條件。“兼聽則明,偏信則暗”,決策者更要有勇氣承認自己的局限甚至是無知,以真誠和坦然迎接未知。術業有專攻,領導絕對不需要是各個領域都精通的頂尖高手,讓你的管理團隊成為你最好的智囊!
踩剎車的提法,是有感于硅谷投資人、計算機科學家吳軍老師文章中的一段話:知道什么事情不能做,比知道什么事情能做,有時顯得更難。小到個體,大到組織,不可能永遠沿著一個方向走,經常要不斷轉彎,改變方向,開過車的都知道剎車在轉向時的作用。了解不能做什么的智慧,會使得我們的轉彎變得非常順當。否則,開車橫沖直撞,很難開到目的地。決策者需要具備踩剎車的智慧,在知道有些事不能做時采取緊急制動,可以化險為夷。
決策者最容易入的坑就是事必躬親。決策者往往是公司創始人,出于對自己創立事業的本能熱愛,他們常常鞠躬盡瘁,勞心勞力。然而一旦陷入無休止的具體事務中,決策者就容易忘記抬頭看路。而且勤勉的老板通常自己就把問題解決了,下屬只是簡單的聽從命令,然后執行,能力無法得到有效提升,久而久之,下屬也沒有任何承擔意識,遇上問題第一個反應是:找老板解決!勤勉的老板常常造成人才斷層,給企業可持續發展帶來阻力。
事必躬親的另一個極端是甩手掌柜型的決策者。平時不聞不問,只關心公司還有多少現金,關鍵節點上也沒有預警機制,等到發現問題,那通常都是兜不住的大問題,就算能解決,企業也會付出沉重代價,元氣大傷。
“不審勢即寬嚴皆誤”,決策者肩負企業和員工生存發展重任,惟有審時度勢,保持警惕和行業敏感,方可防患于未然。
綜上所述,做個小結:管理,一定是個技術活,關鍵動作,管理者還需時時勤加練習打磨。
至此,你還會認為“屁股決定腦袋”是至理名言嗎?真理也許是赤裸裸的,但是赤裸裸的,除了真理,還有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