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主要是寫職場難題和人生困惑,關于職場和人生我不能給出來什么好的意見和和建議,但看完書我來說說我的感悟。先說我的故事,就從職業生涯開始說起,我2009年大學三本院校畢業,同年7月進入IT行業,哦對了我大學的專業是自動化屬于電氣系,記得上學那會自己搗鼓出一個能收7個臺的收音機,家里電視壞了還能幫忙看看是哪的問題,自打進入互聯網行業,把之前學的專業東西全部又打包還給學校了。
進入互聯網行業后從地產編輯做起,那時候剛剛畢業來到一個陌生的城市,哪哪都不熟悉,正好工作內容和房地產相關,于是第一個月領導安排轉樓盤。一個月下來光公交車票就198塊錢,當時實習工資600塊,可一點也不覺得苦,反倒是很興奮 。就這樣編輯這個行業一直干到了現在,我也從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變成了孩兒媽,并在這個城市落戶安家。問題的出現大概是從我懷孕開始,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對工作提不起興趣,工作沒有方向,分配到手里的任務潦草完事,專業技能不再提高,并且一想到若干年后,自己還扛著相機四處跑,干著編輯的活兒,就后背發涼。
于是開始問自己,我的競爭力在哪?我的核心價值是什么?公司為什么要花三倍于職場新人的工資雇用你,你給公司創造的利潤是多少?一想到這些就想用辭職來解脫,自己先提出來辭職總比到時候被公司辭退要好接受吧。雖然大BOSS一直說我們是核心的骨干,最開始的4年自己努力拼,工資待遇也隨之翻了10倍,后來由于自己的懈怠,所謂的瓶頸影響下,工資卡里的錢已經很久沒有漲幅了。
直到遇到趙昂老師這本書,32個人的職場故事,能找到很多自己的影子,吸收了對于我來說最重要的兩點
1、全面升級自己
趙昂老師說職業發展瓶頸的產生看似和環境有關,實則產生于每個人自身,如果希望職業能夠持續發展就必須找到發展的持續動力:優勢。優勢不是固定高不變的,它顯現于職業實踐,形成于刻意總結,發展與不斷升級。有了優勢的推動,外部的瓶頸自然可以打破。以往我理解的升級就是參加一個培訓、或者學一個知識來提升,提升是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升級則是發生質的變化。于是我嘗試著在工作中多思考,抱著工作是為提高自己的想法把每天把在單位的7個小時都認真利用好,這樣下來我發現每天如果沒有額外的任務,我還能6點準時下班,去陪家人和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2、把自己的8小時以后的生活變成第二職業
人在尋求成長的道路上總能遇見很多貴人,不過這需要你去發現,并善于學習,最開始下班后的日常生活就是陪孩子玩,給孩子講繪本,哄孩子睡覺,然后把孩子一天的臟衣服洗掉,洗完看看電視刷刷手機也就該睡覺了,直到我遇見星姐、遇見【下班后】、并成為了下班后一名志愿者,才開始覺得生活不能這么一天天重復下去。我應該學點什么,應該看看書,于是晚上做完家務我會騰出兩個小時來學習,不論是看書還是上網易課堂,都覺得很充實。雖然現在還沒有成就,但能感受到自己的成長就是最好的,用我寶貝常說的一句話就是:生活美滋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