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細節,越來越多關注于此,產品也好,服務也好,設計也是,做到極致。
在看到一樣成品,整體感覺不錯,分析時,總是細節制勝。比如昨天無意間看了一場蒙面歌王,嘉賓甚至連流浪者的襪子顏色設計都注意到,不過整體搭配確實讓人眼前一亮,而自己體驗最深還是設計之前做的那款APP,我自己做一個頁面時,輸入框、按鈕、解釋性文字,總是覺得不好看,亂七八糟,后來boss點評,字體選擇、字體大小,該對齊的沒有對齊,留白空間這些造成頁面難看,一個好的頁面,對齊很重要,1px的差別都不能忽視。Boss是一個很注重極致的人,這個“1px”對我影響很深,當然調試的時候也是極度怨恨的,細節是需要功夫做的。圖片的分辨率,截圖時要算好大小,不要拉伸圖片破壞原來的像素,這些都是boss教的。
然而,很多東西,必須教了才能注意到,看到別人做到了極致,去點評分析時,“哦,他之所以看著好,看著專業,是細節取勝?!痹u論多簡單,注意了細節,可是自己來做的時候,若無人監督,總是差不多就好,功能性最重要嘛,趕時間趕進度啊,種種理由都有。而且很多時候,是注意到要評論時可能去分析一下這個東西好的原因,能注意到那些制作者的細節,大多時候,也只是匆匆一過,“哦,看了,蠻好,我知道了這個info。”就過了,它的好,具體好在哪里,沒有分析。
今天看到一幅圖,是由四副小圖構成,四種蝦餃,廣東茶文化的一種點心,粗粗一看,覺得都差不多,四個碟子,裝著四五蝦餃,恩,很好吃,我也喜歡吃,就這么想,并未覺得四張小圖有什么區別,看了文章才知道,放這四個圖不只是告訴讀者蝦餃的樣子,其實是分析了什么是好的蝦餃,圖二皮太厚,看不到蝦的樣了,圖三為了保持整只蝦,餃的外形便丑了,圖四皮破了,如果不看文字,我壓根就沒注意到四張圖的區別,頓時覺得自己眼睛的麻木,太習慣于瀏覽信息,貪心于獲取更多的信息。看尤如此,所以我做東西時,一般情況下,一味圖快了。對很多事物也抱著差不多的心態,以前覺得自己是吃貨,可以為了一種小吃輾轉車程,但其實自己并沒有那么挑剔的舌頭,大部分食物,不太辣合胃口,便可以是美食了,色香味,色相佳很加分,味的品,其實真說不出個所以然,咖啡、紅酒的品,油畫瓷器的品,都也只是停留在表面水平。沒有深入的積累,便談不上品,要能嘗,也許需要以會為基礎,而自己卻總是沉不下心學習,會覺得無聊,沒人說話沒人逛街,為什么不能列一個計劃,安安靜靜學點什么。
而自己的急性子,也不是一天形成的。小時候學寫字,每天學一、二十個漢字,語文老師布置作業每個字寫50遍,回到家寫得慢了天便黑了,那個時候點蠟燭,本子上總是弄臟,有時候上課寫字時,老師目光一掃,“難怪你叫曼曼,寫字真是慢,應該給你起個名字叫快快的。”全班大笑,此后便刻意加快速度,自然課的老師每次講解完考試的試卷后,錯題罰抄10遍,加題目,現在回想,小時候的記憶法便是一個字,寫。有時候錯題實在多,會拿著三支筆綁在一起,寫一遍當三遍,但筆拿多了,手不好寫,字也很丑,所以還是一支筆,加快速度,那個時候寫字簡直飛起來,寫得最快總是在小伙伴中間得意得很,快也便成為榮譽的標志了,這種比速度,一是更加惡化了自己的急,二是字寫得相當丑,現在都羨慕那些字體很漂亮的人。想起自己的名字,估計老爸也是體會到他自己急性子的惡果,所以想讓我慢一些,倒是事與愿違了。自己印象中唯一一件稱得上細節取得贊揚的事,是有一回老媽讓我洗鍋蓋,鄉間多燒大灶,用磚頭搭的灶臺,頂一口鐵鍋,一般都很大,鐵鍋配得鍋蓋也比較大,因為燒柴,黑煙和油煙,鍋蓋用了一段時間后,銀色的表面總是完全被染成黑黃色,油膩膩,很難洗,以前都是老媽自己洗,那天似乎弟弟發生了什么情況,她便讓我幫忙,我拿著清潔球、洗潔劑和鍋蓋演著屋后的小路去了河邊,小時候洗衣擔水都是屋后那條河,夏天中午時分,太陽很大,我回到家時滿身大汗,本來是隨便洗干凈就好,我那天硬是把所有油漬和發黃的東西全部擦得干干凈凈,恢復鍋蓋剛買回來的銀色,老媽當時很吃驚,對弟弟說,你看你姐姐洗得鍋蓋多干凈。
同樣一件事,注重細節便會花費超過于平常一般概念里完成這件事的一倍甚至多倍時間,那天洗鍋蓋我估計洗了一個小時,還有我一個友人做飯,她是一個很求精的人,菜一定要清洗理得妥妥當當,肉類和青菜嚴格區分,裝肉的盤一定要開水燙,會有寄生蟲或細菌,她說,吃飯的碗和筷子使用之前也要燙,什么菜配什么料,她每次做飯,三個菜也得一兩個小時,但是廚房所有的東西做完飯之后也干凈整潔。我很佩服愿意花時間精工細作的人,就像羅永浩說的工匠精神,手機的每個界面都是仔細研究設計的,craftsmen,一個很讓人敬重的詞。日本人似乎這種精神發揮到極致,我喜歡吃壽司,看過壽司之神,一輩子就做好這一件事。這樣的匠人精神在日本很普遍,似乎他們國人國情便不急于求成,時間慢慢打磨,比如他們日本人修復古書,要修復一本五十頁的古籍,可以動用三十人,花半年或者以上的時間修補,二中國,總數超過三千萬冊的古書,人員不足一百,一本古書,兩個人花兩個星期就修好了??础缎∫潭帔Q》,多鶴幾歲便被中國人買回家養大,但她愛干凈的習慣并未被打磨,水泥的地板也要弄得锃亮,窗戶是整棟樓里最最干凈的,她為了這干凈,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
差不多就好,湊合真的可以應付很多事,速度快會得到褒獎,但求精致這種心態卻不是輕易能養成,關注于細節,不是說你想要關注就能發現了,還是要有這種習慣,做每一件事都能絲絲入微的嚴謹,每一個細節都考慮到,注意到,花時間和精力,我想我缺這一點,什么都求快,只是看功能,省出來的空閑時間又覺得無聊,惡性循環如此。為什么不能好好專注于當前的事,從洗干凈一個碗開始,搽干凈地板和桌子,整理好周圍的一切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