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叮嚀,來自父母的深深憂慮;一種煩躁,來自對“別人家的孩子”的深切反感。簡單地說是“因為至親”所以互相折磨,可誰都知道永不言棄,有一種兩全其美的結局是“我”考上了學,“你”就放下了心。或許我們根本不需要“互相折磨”,可能“耍著耍著”就兩全其美了,互相成就了對方。
我相信書里的花會開,可能沒有想象中的黃金屋與美嬌娘,花開也是件美好的事,最起碼寓意豐收。初中與高中之時,好多小伙伴可能都處于霜打的茄子的狀態(tài),在批評與鼓勵中躁動不安,誠惶誠恐,走過來才發(fā)現,大可不必。
首先懷有一顆向上的心這的確是基本也是我此番話的前提,然后believe yoursele(光這樣想那大概就是白日做夢)給自己與父母之間里一個君子協定,克制住自己的貪欲也就是貪玩的心里,言必信,行必果也是一個很nice的品格,每天給自己一些小目標,完成之后大可推門而去該玩什么玩什么。
很多時候我們與父母的爭吵總是停留于“績效不達標”這個層面,父母都想要“優(yōu)秀”,孩子總想“玩的不爽”,結果就是又不夠優(yōu)秀玩的又不爽,這樣便沒了安寧日子與各自的假期,一切精力全用來操心與被操心、折磨與被折磨。所以“君子協定”很重要,簡單來說這就達成了互相成全,互利共贏的美好局面。
作為孩子,要有一顆懂得學習的心與會玩的心,不能做無用書生,要想怎么樣才能讓自己自住起來,調動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你的人生你做主。在玩的忘乎所以的時候要想想該做的是不是精益求精。還有,玩也要玩的瀟灑,我本人也沒玩過游戲便不談它有多少利弊,但我堅信讓自己頭痛的玩完頭暈腦脹的游戲不要玩,讓自己身心放松的娛樂方式主張玩,比如各種體育運動,各種網絡資源,各種喜歡的書籍,各種電影娛樂節(jié)目。很多青少年執(zhí)著的去打一個游戲讓我很費解,世界那么大何不多玩玩,只拘泥于虛擬游戲豈不是很可悲
作為父母,達成協定之后,監(jiān)督尤為重要,理性的批評與引導也是很必要的,可能面對青春期的這些“瓜娃子”,總是讓自己的苦口婆心顯得毫無意義,中年期的焦慮,需要自己調節(jié),想想自己也曾年少狂妄不羈,想想年輕時的你們也何其相似,或許你們也可以成為朋友,你看著他快樂成長,他懂你的君子協定,你要讓你們看起來更像兄弟,有兄弟之間的歡樂與默契。父母和孩子總是一同成長的,你在學著教育他在學著成長,或許誰是誰的老師都可以辯證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