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業與樂業》,國學大師梁啟超先生的演講稿。
文章作者梁啟超先生名滿天下、盡人皆知。
如果一一展開的話,梁先生的政治成就、學術成就可以列舉一長串,這樣一位傳奇式的大師,給我們留下的不僅是一筆厚重的精神財富,還有他那孜孜不倦、奮斗不已的身影。成就如此之大之多的背后,可以想見先生的底蘊之深厚、為學之精進,可以說是一位超時代的“敬業與樂業”的學術典范。
教學一篇課文,首先要對文本特質有所把握,《敬業與樂業》首先是一篇演講稿。
這篇演講主題鮮明層次清晰,語言通俗文短意長,開宗明義引出主題,接下來遞進式地談論了“有業”“敬業”“樂業”之重要,最后以“責任心”和“趣味”總結全文旨意。
這篇演講的整體思路清晰、層次簡明,也是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必須關注的重點,這一點對于閱讀理解和寫作構思也是很重要的。
學習本文的重點設計為兩大要點:
一是在理解主題基礎之上,學習本文清晰的思路和結構。
二是學習本文充分、恰當運用經典名言、典型事例等素材支撐觀點的表達取向,并感受作者說理風格及其豐厚底蘊、寬闊視野,一并積累文中經典語句、格言。
課后作業分為三個任務:
一是在理解基礎之上背誦積累文中所引經典語句。
二是完成課后練習二,也就是書面性質的變換寫作,為“有業之必要”列舉幾條理由(課文以舉例為主),為“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提供一兩個典型例證(如鄧稼先、屠呦呦的有關事跡,課文系說理為主)。
三是印發梁先生演講稿《為學與做人》作為課外自讀。
寫作訓練不能追求短期效應、標簽效應,還要返璞歸真,跟課文學寫作,優化模擬、仿寫訓練,仍是一條值得堅持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