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st.簡明釋義
? ? ? ? 認同感受,即無論對方對錯,從感受認同開始,拉近彼此間溝通的距離,對對方遭遇感同身受,不予置評,只認同即可,感受著她的感受,從心理學角度這也是對方一種宣泄方式,雖然最終面對問題的那個人,解決問題的那個人還是他自己,你所能做的也僅僅是認同與陪伴,這即是最長情的告白。
2nd.方法引導
允許孩子有自己的感受,這樣孩子才能了解他們有能力處理
不要修復、解散,或試圖說服孩子放棄感受
認同孩子的感受:“我能看出來你真的很(生氣,沮喪,傷心)。”
然后保持沉默,相信孩子能處理
3rd.富先森理解與闡述
? ? ? ? ?認同孩子、妻子、丈夫、父母、親人、朋友的感受,這一點是絕大多數人都做不到的。為什么這么說,因為我們站的立場不一樣,看問題的角度不一樣,所以我們的感受也是不一樣的。我們往往習慣于從自己的立場和角度來看問題,談感受,而忽略了對方的感受和經歷,也許一次傾訴不為結果,只為找個傾訴的渠道予以發泄即可,人是種復雜的動物,自我修復能力極強,因此在采用認同感受同時拉近了你我之間的距離,也彼此間產生一種不言而喻的信任感,所以從現在開始,從你我做起,少一些評判和冷眼旁觀,多一些認同感受,你會發覺其實你的生活可以更有滋有味。
4th.引用參考案例/工具
案例1:
假如說下班回家,孩子向你抱怨:“媽媽,上學真累。”此時你會怎么說?怎么做?我最直接的感受一定是:“你說什么?上學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比我上班還累?我工作一天了,還要回來洗衣服、做飯、收拾衛生,還要陪你先寫作業,我還沒抱怨呢。”你猜猜看,孩子聽了我們的話會有什么反應?會怎么想,怎么說,怎么做呢?
案例2:
假如我們向領導抱怨我們工作很辛苦,很累,你估計領導會怎么說你?我估計,領導會和我們一樣,不會認同你的感受。他會說:“累?干什么不累?要不你回家看孩子吧,讓更有能力的人來代替你。”你聽了領導的話,你會有什么的感覺?
案例分析:
? ? ? ? 我知道,你不會傻到在領導面前說這些話,我們壓根就沒指望領導會體諒我們。我們的孩子還沒有學會在我們的面前隱藏他們的感覺,你說我們是不是覺得應該感到慶幸?慶幸孩子沒有對我們關閉信任的大門。但是,如果我們還不認同孩子的感受,有一天孩子也會對我們關閉信任大門的。我們不妨站在孩子的立場想想問題。孩子的年齡小,學的知識卻是越來越復雜,比起我們小時候,孩子的確很辛苦的,孩子有時候也會累。我們需要做的就是認同孩子的感受。孩子向你訴說是覺得信任你,你若能認同他的感受,他就會覺得你能理解他,是值得信賴的朋友。就像你發牢騷一樣,你一定知道說這些話對于改變你的境況是沒有任何幫助的,牢騷發完了以后,該怎么干還是怎么干,我們需要的只是一個傾聽者、同情者,他們認同你會讓你覺得自己被理解,被尊重。其實,孩子跟我們是一樣的,所以,在孩子向你傾訴或者展示自己的感受時,一定記得認同他的感受,孩子會很感激你。
案例延伸:《杰瑞的冷靜太空》這個故事是個經典正面管教例子,有空朋友們可以網上學習一下。
對孩子亦然,那我們對于愛人、父母、朋友、親人是否也是亦然,不要猶豫和懷疑,相信它沒錯,去做吧,just do it。
2017年8月8日,午 ,V002
往期回顧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