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昨天一下子寫了將近千字,原來有所感觸時寫文,就會文如泉涌般嘩啦啦寫出來。
平時沒啥主題寫時,完全是在湊字數。
2.
回想起上高中時候,也是如此。語文成績時高時低,決定因素在作文分數上。有一次作文題目要求寫記敘文,我一下子找到感覺,嘩啦啦寫了幾千字,卷上作文空間都不夠用了。那次作文得了滿分,還被貼在墻上作為榜樣,至今記憶猶新。
而又一次考試,作文要求寫議論文,我不知道寫什么好,到考試結束鈴聲響起,也還是沒寫夠字數。那次作文分數就是不及格。
后來我總結考記敘文,我的分數一般就高些,議論文就低。那時,對議論文都有點望而卻步了。
畢業后有次想考公務員,研究考試題目。死記硬背的東西我都不怕,可是看到筆試有申論,一想起議論文,我就頭皮發麻。后來就各方面原因,沒去考。
3.
這次21天寫作,好處漸漸明晰:
一是培養了每天寫文習慣。
二是提高自己的語言描述能力,表達能力。
三是意外之喜,發現自己其實有很多可寫的。尤其是能將自己對生活中發生的事情的思考記錄下來,比如,關于這些年自己的成長,能力的提升,領悟到的如何人際關系好,如何克服自己的惰性,行動力如何提高等等。
四是找到志同道合的圈子。有一群愛好寫作的人,發現一個好的平臺,簡書。
4.
簡書,我很喜歡這個平臺。特別是逛過多年的天涯,19樓,晉江文學網等,突然有種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情懷。
簡書里面的文都是我喜歡的風格,里面有一群努力上進的作者和讀者。
看他們的文我很有收獲,文中提到的很多成長中的問題,我都遇到過。有點惋惜沒有早點看到這些好文,如果早看到,我應該大學更加努力,少了這么多年的糾結,更加自信,能力提升的更快吧。
比如,有篇文章《給內向者的7條精力管理小建議》,讓我很慶幸看到。
文中提到《內向者優勢》一書,書中說:
外向者從與外界的互動中獲得能量。內向者的精力不足,需要獨處來“充電”。
內向者更加專注,更加注重深度。
你不要跟外向的人去比較誰獲得的成功次數更多,而是把關注點放在你具備的能力,盡管你沒有發揮出來,也對自己充滿信心。
看到這些,有種共鳴感油然而生。自己總是愛獨處,愛安靜,不愛和一幫朋友打打鬧鬧,不是很熱情。一直覺得自己與別人不一樣,心里很希望和旁人一樣。
看過這篇文章后,我才發現,原來自己沒有不同,世界上有很多和我一樣的人,叫內向者。并且這個詞不是貶義。只是一種性格的分類,內向者也有自己的優勢。
我開始不再糾結為什么別人總是活力十足,愛參加聚會,我怎么精力不夠;不再糾結A可以邊唱邊跳,而我學不來她輕盈的舞步;不再糾結于B可以在客人面前妙語連珠,而我說的很少。
我感覺到這些年終于達到與自己的和解,接受自己本來的樣子,更加自信的面對生活。明白了自己是什么樣的人,適合什么樣的節奏。
現在就是努力提升自己,遇見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