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早上被自己蠢醒了。真的是蠢醒的。醒了之后想的第一件事就是,為什么我現在看什么文章聽什么人講話,都覺得他們說的很有道理。
然后在半夢半醒間我去知乎溜達了一圈,在簡書上研究了一會,沒有哪個文章能完全的解決我困惑,不過大體都是在講多讀書。
然后我記住了一本書,《如何閱讀一本書》。
這本書有人吹捧有人貶低,只有自己看了才知道是怎么回事。
講真,如果你還記得你語文老師講了啥,其實這本書就不是很有醍醐灌頂的感覺了。你會發現,誒,這里不就是講如何分段么,再翻一翻,你會感覺有點熟悉,這里不就是說要概括中心思想么。看到最后,你還會哎呦,這里一般都是閱讀題的最后的分析大題啊,作者表達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吧啦吧啦。
但是問題是,道理都知道,可是依然讀不明白一本書。
不是道理太抽象,是從來沒有付諸于實踐。
現在想想,我每次看的那樣東西,書也好,報道也好,分析評論也好,從來只是看個熱鬧,從來都只是進行到了作者在講什么的步驟,然后就沒有然后了。
我沒有回過頭來仔細想想,作者是怎么一步一步得出他的結論的,是怎么一點一點說清他要表達的事情的。沒有想過他的因是不是能得出他的果,要知道好多作者其實都是詭辯者,忽悠忽悠就給你忽悠懵了。自然也想不到,他所用來舉證的那些東西是否偏面了。也沒有想過,他寫的這個和我有什么關系,我為什要看,他為什么要寫,看完以后收獲了什么又有什么啟發,除了接受了他的結論。
后來我嘗試按照書里的方法去閱讀,讀完以后有一種靈臺清明的感覺。任你們說的天花亂墜,我心中自有評判。
在這本書里,作者還詳細的說明了該如何看各種類型的書,小說詩歌社科歷史和科學,等等。算不上很詳細的步驟,有的還彼此有些矛盾。不過想想,如果讀書要帶著這么多條條框框去讀,可真算不上一次愉快的體驗。所以,還是盡可能的愉悅自己最好,只是要時常停下來,思考一下。
這本書,算不上是很好的書。我讀的商務印書館的譯本,好多次看的我想跳樓。章節不太美好,又有些啰嗦,例子舉的太多,常常讀著讀著忘記他為啥要講寫例子……真的是太不好讀下去了。現在想想好佩服自己的毅力。不過這本書解決我最初讀它時抱有的問題,也不算是壞書。
如果你問我讀完以后最深刻的想法,那就是時刻保持懷疑和好奇。
經常問問為什么,才不算是白讀白看白經歷。
關于書的選擇
以前愛讀故事,想體味人間百態。那是因為年少,只活了那么點年紀,好奇世界,好奇別人的世界。其實讀那些故事,究起目的,是想知道自己想要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
聰明的人大概很小就知道了。
蠢笨如我,在很小的時候只會說想當科學家。如今老大不小,才知道自己想成為什么樣的人,然而不再年輕。
所以現在讀書最重要的目標,就是幫助自己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吧。